七(11)班 顾天骄家长
学习文明礼仪,塑造优雅气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事实证明,越是懂得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对外交往、做人办事上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真诚的沟通和尊重,才能获得更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更应发挥文明礼仪教育的主体作用。
一、家长示范——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先获得的体验,父母的人格都是无声的教育。父母要让孩子有好习惯,自己必须先养成好习惯,言传身教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胜过死板的说教,父母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二、热情鼓励——表扬多于批评。
礼仪教育,应充满乐趣,应有典型的示范、温和的提醒、及时的鼓励。孩子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靠指责训斥出来的,而是鼓励夸奖出来的。父母要为孩子的 行为举止定下简易的标准,孩子如果做到了,父母应报之以微笑,或口头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三、参与实践——由“知”上升到“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能力和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要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家长要把孩子当做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而不能老把他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让孩子参与家庭接待客人的活动,亲身体验自己和客人的地位不同,会在言谈举止方面比平时更加用心。甚至在接待活动的准备方面,也可以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让孩子帮着出谋划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人格品质,是孩子走上人生之路的必要课程,作为家长,必须重视并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文明礼仪的训练,使孩子逐渐养成知书达理、谈吐得体的文雅气质及文化品位,使礼仪成为孩子将来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一张“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