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3)班 曹克凡妈妈
数学多少分?语文多少分?英语多少分?……孩子的文化考试成绩,固然家长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在社会文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个人形象、文明礼仪乃至气质、谈吐是否高雅?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事实证明,越是懂得文明礼仪的孩子,在对外交往、做人办事上越能获得认可,越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这些文明习惯,需要我们家长从平时重视和引导。
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呢?日本有句谚语,“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景长大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也说,“身教重于言教”,说的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模仿。
让孩子懂文明讲礼貌,家长要做到举止文明,礼貌。
在家庭中,不要讲粗话、脏话,和长辈之间多使用礼貌用语,尽量使家庭中充满愉快、和谐、文明平等的气氛。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学会感恩的习惯。记得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特意买了《弟子规》光碟一起诵读,希望能让孩子接受儒家文化,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培养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
在生活中,有许多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捡起一张不起眼的纸屑、随手关灯、不践踏草地、遵守交通规则、见到老师,熟人说声好或给个微笑……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
记得有一次,送儿子上英语课,正好碰上汽车“塞车”,这个节奏去上课,肯定要迟到的。看到旁边一辆辆车从左边反向车道超过去,儿子急了,提议:“妈妈,我们开到左边车道,超过去吧?”为了不影响上课,心里的确很想这么做。但转念一想,如果真这么做了,那么儿子的交通法规意识会变得淡泊,交通安全意识也会变弱。于是,我理智地提醒儿子,手机发短信告诉老师:非常抱歉,因为交通堵塞,今天英语课可能会迟到。虽然,英语课迟到了,但我抓住这个时机,教孩子学会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处理问题,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和人际交往方面来说,觉得还是非常值得。
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作为家长,我们还会经常、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文明礼仪的训练,使孩子逐渐养成知书达理、谈吐得体的文雅气质及文化品位,使礼仪成为孩子将来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一张“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