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专题网站·
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汇聚“正能量”,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
发布时间:2014-11-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七(1)班 王奕晴爸爸

  清晨。闹铃响起,一家三口洗漱完毕,用过简单但又营养丰富的早餐,各自去上班、上学。
  踏进电梯,墙壁上更换了几幅广告,却同时又多了几张令人厌烦的“牛皮癣”和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经过十字路口,“中国式过马路”轮翻上演。禁不住揉揉双眼,“怎么啦?难道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路人都还在睡梦中?文明维系于这座城市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怎么都如此随意、冷漠、浑恶啊?”提醒自己,建设一座  文明城市,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需要城市中的每一个“我”从自身做起,相互影响,汇聚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汇聚家庭“正能量”,育养文明种子。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呱呱坠地,带着一颗纯静的心灵来到这个世界,父母自然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行是塑造孩子的第一具“模子”,是指引孩子开启人生航行的第一盏标灯。比如,家里物件摆放整齐,环境卫生整洁,就会自然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养成注重文明仪表的好习惯。夫妻互敬,尊老爱幼,邻里和谐,恪守信诺,经常在孩子面前赞扬别人的优点,孩子就会慢慢懂得为人应当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汇聚学校“正能量”,浇灌文明花蕊。学校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场所,教师自古担负着“传到授业解惑”之任。当孩子离开父母,走进学校,坐进课堂,一面墙、一块黑板都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发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仪式,都会激发孩子们求真向善乐美,催开一朵朵文明的花蕊。学校更是孩子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空间,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礼让谦和,班级就会凝聚成一个文明的集体,学校就会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天地。
  汇聚社会“正能量”,共培文明果实。著名犹太女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经用“恶之平庸”一词描述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缘何在纳粹这架“机器”的驱动下变成杀害成千上万人的恶魔。阿伦特深刻地指出,是极权体制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假思索”地执行着各种“恶”的命令。同时,阿伦特又急切地呼吁,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需要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种下“文明因子”。今天,我们的国家不断在法治的道路上进步发展,彰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培育和践行。当遵守法纪、敬畏规则、恪守道德落实在每个公民的言行中,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让文明的果实落地生根,开遍中华大地。
  西谚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这意味着,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打碎这“恶行的链条”,很多时候又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开始的,它的力量来自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社会的一个路口甚至角落。忽然想起在中国农村长期支教的德国人卢安克的一句话“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这句朴素又闪光的话真的很值得我们每个人想一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