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专题网站·
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关于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11-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七(1) 马欣言家长

  古人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们认同古人的观点,也努力去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习惯,但是环境造人,当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们置身现实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自然不自然的忘却了老师的尊尊教诲,逐渐融入环境,文明礼仪日渐缺失!
  当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之际,他们在观察、在对比、在思考,这个环境需要怎样的素质才合适。孩子们适应能力很强,或者说可塑性很强,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最合适也最有效的。
  面对所有初一新生,第一步操作可以称为“洗脑”。家庭和社会给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孩子们抛却这些已经深深映入脑海的东西,必须进行“洗脑”。“洗脑”的方式首先是让学生熟读高中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让学生有行动的依据和执行的标准。其次,营造氛围。从班级环境布置开始;从学生早晨进校门、进班级和老师打招呼开始;从建立班级文明监督岗开始。第三、示范+检查双管齐下。每一天老师主动向学生问好会真正打动学生,教师的示范可以给学生一些暗示:老师并不是严肃到学生不敢接近的;学生应该主动按照文明礼仪要求做。每一天,文明督查岗检查同学各方面的文明礼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执行力。
  经过整体的环境“洗脑”,学生把文明礼仪作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之后,需要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矫正。面上造势容易,个体的转变却十分困难,毕竟学生个性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学生天生内向,要他(她)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很难啊,但是这些学生在文明礼仪其他方面却做的不错。有些学生娇纵惯了,可能与老师打招呼很容易做到,但是在其他方面做的比较差。对于这部分学生,或许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一定能够快速起到效果。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却往往能收到奇效。
  例如:男生贾同学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很多行为都与文明礼仪不符。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负责发掘这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当众表扬;班委负责点评时先肯定贾同学的优点,然后直接指出其需要转变的方面。平时让女生班委负责经常提醒贾同学行为的不足。贾同学一个月就有了很大转变。高中男生重视女生评价的心理是可以利用来帮助男生转变的一个较好的措施。反之亦然!
  初中生个体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转变靠教师一个人是没办法全部实现的,但是发动学生和家长的配合,特别是孩子的妈妈的配合,往往能够非常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
  初年的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深意,也能够牢记这句话,教育的目的基本就实现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