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专题网站·
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八礼四仪之家教观
发布时间:2014-11-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八(6)班  卢睿轩爸爸


  中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然而在当今中国,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渐行渐失,不文明现象却比比皆是,值得社会各方关注与重视。
  作为一名成年人、作为一个家长、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我们要做的不仅只是感慨社会风气之差与人们素养的低下,而应深感加强道德与文明礼仪教育和建设之迫切,并身体力行、为之付出实践。
  说到教育,大家往往把责任推之于学校、老师。其实,现在我们的中小学到大学都比较注重礼仪教育,却大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相对于现实生活显得仓白无力。因为中华传统的家庭礼仪教育存在越来越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高举家庭民主的旗帜,许多孩子在家里备受宠爱甚至溺爱,目无尊长、任性妄为、唯我独尊已成习惯;那么你又怎能寄希望他在学校会尊重老师和同学?又怎能寄希望他到社会礼让、宽容,而不满口粗言、肆意妄为呢?所以,在我看来,八礼四仪还就得从我们教育的源头-----中国传统的家庭礼仪教育抓起。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广受他人与社会尊重的人。而只有一个注重自身修养、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受到他人与社会的广泛尊重。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在家庭礼仪教育中,家长首先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做一个负责任的孩子的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应该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其次,应该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以小促大,紧抓日常生活规范。俗话说:“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饭有吃饭的相道”。再次,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建设一个充满理解、信任与亲情的幸福的家庭环境,这正是孕育良好礼仪素养的摇蓝。最后,要养成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以练导行,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总之,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我们中华传统的礼仪教育,尤其呼吁所有的家庭都要重视家庭礼仪教育,将我国传统的礼仪之邦不断发扬光大,永远传承下去。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家庭启蒙教育抓起,将礼仪教育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中去。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应了解中华传统的礼仪并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自觉营造一个文明礼仪的环境。只有这样,经过两三代人的努力,我们国家的道德风尚才能更加文明健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为世界瞩目而受他国尊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