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专题网站·
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习惯养成在点滴
发布时间:2014-1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二十四中八(9)班  孙一凡爸爸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讲文明、守礼仪,重在习惯,成于点滴,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是如此。孙一凡同学有幸成为今年五月的全市“校园文明礼仪之星”,感悟有三。
  感悟一:寻找机会勤锻炼。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积极寻找各种机会,创造有利条件,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点滴中、在社会实践的细微处,培养爱家人、爱社会的意识,释放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力量。比如,我们鼓励孩子与班级其他同学一起赴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常州图书馆等场所做义工,暑假回母校实验小学搬运新课本,与孩子携手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爱在后备厢”资助贫困生活动,提供相机和技术指导,支持孩子为班级拍摄了近3000张各类文体活动照片……
  感悟二:严以身教常示范。身教重于言传,师长的垂范是孩子们前行的坐标。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从遵守交规、文明出行,到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从待人接物的真诚付出,到业余时间的读书习惯,从对孩子细小的呵护,到对弱势群体无声的帮助,家长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文明礼仪的自觉践行者,方能给孩子作出示范、带来启迪。每天,我们都要若干次通过小区门前的马路,哪怕事情再急、时间再紧,宁愿多走100米绕行人行横道,也决不横穿马路。这一绕行,从2010年元旦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虽然这种“舍近求远”的习惯可能会被有些人视为“另类”,但孩子一直默默地坚持着。
  感悟三:进步之时多鼓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鼓励,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定的认可,需要在看似平常的点滴之间适时给予点赞。我们注重培养孩子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的理念,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经常带着孩子骑行于常州的大街小巷、田野乡村,在享受低碳文明、沿路美景的同时,我们一路上相互鼓励,留下笑声一片。在今年暑假穷游青海、环湖骑行的高原公路上,看着孩子始终靠右骑行、时时遵守交规的身影,我倍感欣慰,情不自禁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今年的国际动漫艺术周期间,我们在会展中心参观时巧遇“校园文明礼仪之星”展示榜,当发现自己登临长城的照片处于榜首时,孩子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11月中旬一天的清晨,罗汉路文化宫路口。东西方向的红灯亮着,孩子在人行道上静静地等待,一群身着整洁校服、充满蓬勃朝气的青春少年都在静静等待……此情此景,让陪同孩子妈妈到二十四中门口做文明交通志愿者的我,遐想无限:这具体而细微的习惯养成,若能驰而不息、触及其他,定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不竭动力,成为全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正能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