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十四中专题网站·
学校主页管理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家庭教育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发布时间:2014-1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八(7)班朱泯晓家长 夏海燕


        这是一篇应学校之邀,写的一篇短文。写这篇文章时,还真有点儿感觉麻烦:其一,要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其二,要以家长的名义写,好像,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以家长名义写文章啊;其三,时间紧,晚上放学后通知,第二天早晨就要,而且要电子稿。
       连夜赶完之后,感触有点,只是不能实话实说哦!


家庭教育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是孩子学习、生活的根基,是他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我们的孩子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终将不会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恪守文明礼仪之人?我的做法是从小抓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一直比较关注,生活中,既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又关注细节做到及时引导,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
  比如,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灌输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记得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的母亲-----孩子的外婆在我家,孩子关门时用力特别大,外婆就说了一句“你这么用劲,门都给你关坏了”结果,我的孩子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反而回了外婆一句“我们家人关门都是这样的”。在一旁的我,看到孩子的这种态度,我立刻收起自己脸上的笑意,把孩子叫到我的房间:你知道你刚才你错了吗?才4岁的孩子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第一,你不该关门太用劲;第二,你不该这样大声的对外婆说话……对待老人,不能大呼小叫,要尊重他们……老人和小孩一样,也要关心他们”。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记住了我话。在一次下公交车时,我带着孩子先下的车,我的母亲跟在我们后面下车,没想到孩子的双脚一着地,就回头对正在下车的奶奶说:“奶奶,你小心点!”这句奶声奶气的关爱之语,让当时坐在车上的乘客发出了唏嘘声,赞叹声……为了让孩子明白她今天的表现是正确的,是值得表扬的,我赶紧指着车上乘客对孩子说:“你看,叔叔阿姨们都在夸奖你呢!”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贵在持之以恒。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借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些道理。记得我曾对孩子说过这样的故事:一只红狐狸,它为了捕获野鸭子,常常可以连续几天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沼泽地,它是那样顽强而有耐心,慢慢的毫无声息得贴在地上接近野鸭子。当野鸭子无意中游开的时候,红狐狸就用舌头舔一下嘴唇,失望地退回原处等候着。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红狐狸可以这样往返几十次,直到几天之后,野鸭子由于一时疏忽,终于被它逮住为止。讲完故事后,我就问孩子:如果这只狐狸一次没有抓到野鸭就离开了,那么它能吃到野鸭吗?孩子当然明白:如果狐狸放弃了,肯定是吃不到的。同样在生活中,凡事都要有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文明教育也需要见缝插针。在一次下楼时,当时,我是送孩子上学,但恰好遇到楼下的奶奶拎着大包小包的菜正上楼。孩子和那位奶奶在狭小的楼道里相遇时,孩子并没有让开,而是从奶奶的身边挤了过去。在我们下到楼下时,我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列宁的故事:列宁在一次下楼时看到提着重物的女佣,就主动站在楼梯的拐角处等着,女佣看到后赶紧叫列宁先过,列宁说:您提着东西,你先走。孩子听到这,赶紧对我说:妈妈,我刚才错了,以后我一定不会这样了。在这件事之后,我留心做了观察,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兑现了她的承诺。当然,我也没有吝啬我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经过我的多年努力,经过众多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身边的好伙伴,更是我们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我们家长以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而兴奋,也为自己女儿不仅仅只是学习好,而且还是一个全身蕴涵着文明礼仪之风的新时代青少年而骄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