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班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在法制国家里,律师职业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而文明礼仪是是律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明礼仪是塑造律师职业人格魅力的重要行为表现形式,是律师作为社会法律人择位而居的文明举止;在律师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律师礼仪,正在成为法治文明的新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文明状况的重要体现。
律师作为社会法律人应该率先全面地倡导树立以礼待人的新风尚,倡导人人讲文明,人人讲礼貌,追求名士风度,绅士气质,同事之间、同行之间和睦相处,开拓进取,倡导强化创新力,提升亲和力,改善与人相处的态度;探索与人相处的技巧,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
(一)提倡律师职业人待人接物的风度礼仪
律师与当事人接触时,如遇他人有过失或者不足时,能以包容的心态泰然处之,提倡有谦谦君子的风度;如遇到旁人失礼或者失言则反而要反省自身的行为,学会与人交往时必要的谨慎,如果还不太熟悉时,发现他人有不足,有短处应当采取视而不见比较高明,不做探道灯,不当挖雷器,这种不挖苦不挑刺的待人作风应该作为律师的职业礼仪。
(二)提倡人与人之间更多地建立信任
律师的成功执业应始于信任,源于信赖。律师在法律服务中,言行举止都无声地影响着案件的诉讼参与人,因为他们对律师职业最直接的感受来自律师的言行举止,他们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律师身上,律师的一个细小的行为都会使他们产生、改变对法律的理解和对案件的看法。所以保持良好的文明礼仪让律师具有亲和力,可以平稳当事人的情绪,让当事人产生信赖感,相信法律对自己是公平公正的,从而自觉服从并愿意遵守法官所作出的司法裁判,使得纠纷易于解决,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三)同行共事相互援手,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的执业礼仪建设
同行之间、同事之间相互援手,彼此帮助是需要的,有时帮助可能只是一句主动的问候,也可能是一种悄然的行动。同行同事经常相互提携、相互援手、彼此互助,这种好的行为现象则一定要感恩,千万不要误认为这种种来源于自己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哪一种形式其珍贵都源于自然,来自于一种习惯,这一种友爱的礼仪精神应当被优秀的团队所崇尚。
另外还有几种常见的礼仪方式,注重礼仪文明应该以小见大,从细节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
例一:服饰礼仪,律师出庭时一般着正装,出大庭还须着律师袍,以显庄严和庄重的职业之仪;工作场所里律师也应着比较正式的工作装,不宜休闲式装束;
例二: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文明,出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有约在先,不要想去就去。提前预约最好还要得到确认,如果是提前三天预约,那么第二天晚上最好用电话方式再确认妥当,以便第二天按期如约。
我国儒家学术的代表作《论语》一书曾经总结了社会成员为人处世应该奉行的三个原则,即知命、知礼、知言。知命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知礼就是要知晓和掌握人生的礼仪,待人接物合情合理,以立足于社会;知言就是要聪明,说话谨慎而不失言,显示尊重和理解他人。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体现,也是全民族道德素质体现,是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