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长莺飞天,二十四中七年级的全体同学站在期盼已久的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前,万众睢睢之情如决堤洪水在心头倾泻。
瞧,同学们又都在演绎起各自的精彩。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品赏名茶、知悉茶仪、习修茶艺,携你走进美好茗天!
七分篆,三分刻。要篆,得先静,起稿,上稿,一件件,有条不紊。在这里,同学们亲身感受古人的雅致与乐趣!
一块木头,一阵飞扬的木屑,一双翻飞的巧手,好像突然而然地就变成了一组组精巧的孔明锁和折叠小马扎。木屑随创意而舞动,工艺与智慧相跳跃。
“花儿”艳丽的色彩映照在“花儿”一样的孩子脸上,美好在指尖飞舞,艺术在花香中升华。
想法在实践与思考中碰撞、升温,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同学们畅快淋漓的在机器人课堂里感受了一把科技带给我们的新世界。
焊接笔头那一滚液态锡,时而如漩涡,时而如雨落,牢牢吸附在要焊的电阻上,经历了那一番的滚烫,它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点亮一盏盏明灯。
在建模课程里,风华少年们也力争“工匠精神”。他们先画好基座和圆顶的展开图,再剪下来进行拼装,镂空的窗户难切,最后完成的模型真是漂亮!
一张张彩色的毛毡在同学们手中翻折、裁剪、缝制,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手工艺品就在她们的指尖诞生。
专注的神情,不懈的精神都是三模课程孩子成功的基石。最有趣的莫过于模拟飞行,一次次不断的尝试终于迎来了飞机成功起飞。
一幅幅生动的背景在美工手中绘就,一个个充满文化底蕴而不失幽默风趣的剧本在编剧手中诞生。同学们激情演绎,在OM课堂里领会团队的力量。
一双双期待、紧张的目光,见证着绿叶一点点变成叶脉书签。我们在与生物、自然的碰撞中,体验共存的美好。
一次次精确无误的测量、计算,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打磨、割锯,使金属拥有了属于工匠精神的灵魂。
一双双小手在陶泥上飞舞着,揉、捏、搓、刻、磨,赋予了平凡的陶泥新的意义和灵魂;沾满陶泥的手,见证着他们完成作品后的快乐与成长。
一声声指令有力而坚定,一颗颗电影心热情而执着。孩子们扛着摄影机,豆大的汗珠挂在额头,只为与大家来一次“佳片有约”。
在3D打印机中呈现着多彩的天地,拉伸、放缩、脱壳,同学们精心设计的迷你模型腾空出世。他们沉浸于科技的快乐,翱翔于想象的天地。
流畅大胆的折叠,复杂纷繁的步骤,不裁不剪,不涂不贴,折出惟妙惟肖的世界。在思维与艺术的碰撞中,纸张有着天马行空的力量。
彩线,“银针”,在手间穿梭,雍容华贵的牡丹吉祥富贵,丰盈饱满的石榴,多“籽”多福;山清水秀的祖国山河,跃然于绣布之上。
汗水爬在脸颊,但擦拭不了心会神凝的精神。在古老工艺中感受历史的变迁,体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与西藏民族中学同学们共同参加的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带给二十四中雅正学子的不仅仅是技艺的薪火相承,还有无价的汉藏友谊。
(文/高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