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教育部课程中心来常调研暨学校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初中组)在省中举行。研讨活动邀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老师、原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清华附中校长胡新懿领衔、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清华附中上地学校辛颖校长、教育部课程中心专家,会议由常州市教育局基教戚宝华处长主持,市教育局常仁飞副局长出席会议。
学校实践梳理,路径明确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代表局属学校第一个作了发言,我校张慧群校长以“探索核心素养落地之路径——‘雅慧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实施”为题作了专题汇报,围绕为我校课程设计背景、课程建设愿景、“雅慧”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方向,以培养“品行雅正、能力出众、情智和谐、责任担当”为育人目标,将学校课程分设为“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类别。“学科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体学科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分设学科基础性课程和学科拓展性课程;“综合课程”包含雅正课程、智慧课程和尽责课程三类。课程设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体现了课程的适切性、多样性和自主性。
专家高端引领,借力增智
对学校“雅慧课程”建设,专家给予了鼓励和肯定,课程设计愿景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构建了“雅慧课程”体系,对学校课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梳理,体现分层、分类、综合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课程方案比较完整,分类简洁清晰,课程完成方式足够丰富。同时专家也建议:在课程方案的设置中进一步增添具体可靠的评价量表,在课程的实施中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以期有效达成“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在点评中也不忘因势指导,课程建设需做到“不忘初心,以课育人”,不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心,初中阶段课程建设中,丰富比深入更重要、全面比个性更重要,兴趣比特长更重要,习惯比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参与比表现更重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专家胡新懿校长也作了深刻的点评和指导:初中课程建设大有可为,要充分利用学校主动发展、课程建设的良好契机,有所作为,厘清课程体系的理念、价值观、结构、内容、逻辑性,就一定能因地制宜,让初中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思维的碰撞使得现场的研讨气氛非常热烈。
行政鼓舞士气,指导方向
教育局常仁飞副局长充分肯定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努力探索、思考实践,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希望学校继续修改完善提升方案,做好课程实施前的培训工作,狠抓落实,通过课程建设促进课堂改革和学校发展。
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产品,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勇气、智慧和韧性。本次研讨活动,让我们对“雅慧课程”充满信心,二十四中人将不忘教育初心,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文/谢鹏 图/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