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肥燕瘦总相宜,春兰秋菊各芬芳”,教无定法,各有所长,演绎不一样的精彩!10月17日下午,24中教育集团在河海中学举行了七年级语文组“同题异构”活动,24中的何玉萍老师及河海中学的刘璐老师分别执教七上第二单元课文《十三岁的际遇》,来自全市各学校七年级语文老师认真参与了主题研讨活动。
“同题异构”是一种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新颖教研方式。同一课题,不同老师执教,让每一位教师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 本着相互学习的初衷,两位老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24中的何玉萍老师对文本进行“定篇”类选文的价值发掘,通过主体段落四个一的品析对文章进行赏读,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思路清晰,朴质而实在,简洁而重点突出,更好的演绎了选文的原生价值;河海中学的刘璐老师对文本进行“例文”类选文的价值挖掘,侧重于适合初一学生的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巧妙的化术语为认知,将语文思想渗透,让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品质有所提升。两位老师殊途而不同归,但真切的体现了新课标下教师们对高效课堂的实践和追求。
课后,语文兼职教研员梁增红老师高屋建瓴地带领大家进行了专业视角的评课活动,大力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智慧共享,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体现不同的教学价值,可谓含英咀华,各展风格。同时他也中肯的提出两点建议,一要注意文本解读兼顾言语形式和内容,二是提醒同题异构的形式虽为语文学术研讨之大热,但也颇具争议,不为比较,只为发展,重点是互相学习。思维是课堂智慧的核心,情感是智慧的酵母,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本次同题异构活动不仅增长了老师的教学才能,更从智慧教学的理念上引领了教师成长,为学校的教研活动助力加油,体现了学校教学新理念!(文/潘文超 图/陈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