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速递>>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把课堂搬到公园里
发布时间:2013-10-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近日,24中殷涛副校长将所任教的七(4)班学生带到舣舟亭,采风,写作,把课堂搬到了公园里、自然中。这种“接地气”的上课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舣舟亭,不系的青春之舟

殷涛

  金风又度,舣舟亭别来无恙?忍不住带上学生到这里采风,把课堂搬进公园。闪亮的青春在芬芳的草木之间徜徉流连,且行且思。我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自然中,最真的文字在孩子心里。
  花草,盆景,楹联,运河,东坡……舣舟亭是一个面积不大却内涵丰富的园子。热爱自然的可以欣赏花草,喜欢历史的可以寻觅岁月,钟情人文的可以追忆幽情……
  大自然是最好的书,当生命与自然相遇,会生发许多思考,人生变得圆融恬淡。苏轼在赤壁发现了超然的境界,史铁生在地坛公园里参悟了生命的真谛,朱自清在荷塘邂逅了内心的安静……舣舟亭已存在近千年了。从我第一次带学生去舣舟亭,也已经过去了14年。这帮90后的孩子,能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在学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怀……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表达,就像园子里没有两片一样的花,两棵一样的树,我是那么热爱它们。
  舣,系也;亭,停也。千年之前,东坡感念常州物华天宝,系舟于此,终老于斯;时维今日,常州学子灵气蕴藉,不系的青春之舟将从此出发,驶向广阔的海洋和精神的彼岸。(图/张宇华、殷涛)

  (以下文章均出自24中七(4)班同学,文后为殷校长的一句话点评。)
                                             

舣舟亭采风

彭洁

  青砖飞檐,雕刻镂花,具有一股古朴之风,这便是东坡公园的象征。
  清晨,太阳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芒,整个世界都是清清爽爽的。阳光透过的嫩叶宛如碧绿的翡翠;几束光线从叶缝里钻出来,斑斑点点地映在羊肠小道上;露珠沿着花儿和草儿的边缘慢慢地滚落,在七彩光的照耀下,溅起一片片透明的光芒,像散落在地上细碎的钻石;阳光透过淡薄而又轻柔的雾气,温柔地笼罩着公园里的每一处,别有一番心旷神怡的感觉。
  微风轻柔地拂过我们的脸颊,地上的小草接受了露水的洗礼后精神焕发,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在随着晨风轻轻地歌唱。远处飘来悠扬的萨克斯声,随着乐声我们追寻而去,当在洗砚池旁看到吹萨克斯的老人后,不由地吃惊。这位老人穿着大红色的外衣,戴着白色手套,专注的吹着那动听的旋律。此刻她随着乐曲的高低错落、旋律的升腾跌宕,沉浸在音乐中,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指间流泻出来。一曲终了,曲音还久久地在洗砚台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她在用这动人心弦的萨克斯声告诉人们,她爱这公园的朴素,她爱这生机勃勃的每一天,她爱这一直陪伴着她的音乐……
  随着羊肠小道,我们来到了舣舟亭。从外观看,这座亭子与其它的亭台相差无几,可走入亭内,便可发现端倪。站在亭子的正中心,头往上仰,仔细观察,便能看到横梁上雕镂着三十六只仙鹤,还镌刻着菊花和竹子。这造亭子之人以菊花和竹子来暗示苏东坡的清高,并把它们雕刻在横梁真是用心良苦。
  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东坡公园的采风结束了,让我享受了公园清晨的美好,见到了热爱生活的老人,感受到了这股淡朴之风。

一句话点评:明净,温暖,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生活交相辉映。

常州的性格

谢骐骏

  “江南二月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短短两行七言联语,表现了舣舟亭的风物意境,它带我走近舣舟亭。
  虽然不是二月,但九月的秋风,依然不减东坡公园的景色。先跨过门槛,看看太湖石上的两个字,并不显眼,却很飘逸的“雪浪”再看岩面上涌下的雪花,挣脱了表面张力的束缚,绽成数不清的花朵。
  我们攀上的山,算是山中微缩的精品。出于好奇心,我登进了山间的绿叶间,树林之间,交错着许多只有一人多宽的小路,那路蜿蜒曲折、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回头看不见来路,抬头看不见尽头。才知道我的确打扰了这个原本和谐悠闲的天地,一个低调的亭子,像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躲藏在一棵高大的丁香树里。
  “御笔亲书慕一代风范,碑文永志成千秋景观。”我满怀着敬重,踏上已经叠着浮尘的台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舒缓的音乐中,舞动着柔中带刚的太极。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用听觉捕捉着“悠然自得”。萨克萨带一曲《彩云追月》,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上下飘荡着,自然融合,眼前浮现出一幅灵动的画;山水、天空、大地,还有我……
  易中天在《读城计》中说 “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名邑’,显然不仅因为它资格老、历史长,还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风采,有着一些家喻户晓名满天下的东西,比如昆明的湖,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园林……”。我觉得不能少了常州的舣舟亭。
  这是舣舟亭——这是常州,这个城市的性格,虽然有数不清的原因使常州人不时将悠闲搁在一边,但总能在公园、园林、草地这些透气孔间享受生活,享受自然,常州和北京一样会“找乐子”,但没有北京碍于政治中心的面子,以一个地级市,隐于喧嚣之外,却镌刻在每个常州人,无论老常州,还是小常州的脑海里、心田间……

一句话点评:一颗露珠照见整个太阳,一座亭子收藏了一座城市。

城中林,林中人

李宛泽

  大门上镏金的三个大字“舣舟亭”,仿佛有魔力似的,我只不过穿过那扇大门,大马路上尖锐的鸣笛忽然间就消失不见,静得只剩下两旁的白墙,爬山虎一路延伸,默默地伸展到屋檐。
  跨过凹凸不平的石阶,便真正进入了舣舟亭,满眼的五颜六色,绿叶黄花红花,还有斜伸的褐色枝条,这些我没多大兴趣,倒是脚下的石子路,石子有大有小,路是窄窄的小道,曲曲折折的。我觉得这条路很神奇,似乎前面有更多的地方等着我去探索,于是我就沿着这条石子路,跨过一个又一个石阶。这时我才想起出发之前殷老师说的“带着第一次见到它的感觉去体会”,也似乎懂了什么。
  因为没多少人的缘故,所以耳边只留下鸟儿的短促啼叫,我朝鸟儿栖息的树上望去,树叶子早已经不是春末夏初的那种娇嫩的青色,总是让人爱怜的。秋天的树叶多了一份苍翠,枝干也是赭石色的,每一棵树都好似脱胎换骨,愈发成熟,准备迎接严冬。我想,鸟儿宿在上面一定更有安全感了。
  走上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阶,也穿过了十几排大树,感受到的是右手边运河的风,呼吸的是新鲜的微微润湿的空气。耳畔传来了熟悉的木管乐器声,大概是萨克斯,吹的是维吾尔的曲子《送我一支玫瑰花》,顿时我心里就燃起了好奇,和赵天欣一起循着声音往前走。
  居然有十多个老人,有的头发已经花白,两手拿着萨克斯风,拿着单簧管双簧管,鼓着腮帮子,全神贯注地盯着乐谱,十只手指却灵活地按键,吹出不同的曲调。这场面令我浮想翩翩!这些老人也许先前互不认识,退休了以后便长年呆在家,重复着每天去鸡飞狗跳的菜市场的日子,儿女要上班根本没人陪,有时加班了甚至几天几夜见不着。也许有一天,坐在摇椅上扇着扇子,突然就想起年轻时吹过的那一支萨克斯,翻箱倒柜地去找它,拂去琴箱上堆积已久的灰尘。也许早已没有了吹动它的力气,但他硬是用了全身的力气,年轻时的梦支撑起了信念,一个隔了数十年的音符,刹那间令人热血沸腾!然后他就来到舣舟亭,八九点钟的时候,吹响这支萨克斯,引来了更多心中还有炽热的梦的老人……
这个时候看他们的眼神,看他们的动作,似乎他们握着的不是萨克斯,而是牢牢地握着最重要的宝物!
  我走到石桥上,坐在一块有些嶙峋的怪石上,听着老人们吹着蔡琴的老歌《明月千里寄相思》,一边小声地唱了起来:
  “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心已愁,请明月,代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心中就这么一直回荡着这支老歌,又走到了大门口,我探了探头,看见同学们坐在亭子里眉飞色舞,定了定神,跨过凹凸不平的石阶,就这么出了门。

一句话点评:人生若只如初见,公园也是如此,在寻常里发现了生活和生命的秘密,真好!

东 坡 游 园

唐若涵

  又是中秋,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在空中,大地一片清辉。我泛舟赏月,心中却是一片离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清风阵阵吹来,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慢慢地,我合上了双眼……
  清晨的阳光洒进船舱,我走出船篷,信步上岸,这里不是我曾经泊舟的舣舟亭吗?只见一道雄伟的砖雕大门,上面刻着“舣舟亭”三字。走进园门,几座石山,嶙峋有致;一道小瀑布倾泻而下,汇聚成冰清玉润的小水潭。穿过曲折幽静、精雕细琢的长廊,眼前豁然开朗:一棵棵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叶子绿得发亮,草木的清香飘荡在空气中沁入肺腑;一簇簇美丽的白色花儿尽情绽放着,宛若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在欢迎我;耳边是欢快的唧唧虫鸣,仿佛在奏着秋的乐曲……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一条石子路蜿蜒向上,我踏上小路,在青葱丛林中,不知不觉爬到了小山的顶上。“舣舟亭”伫立眼前,亭子不大,但是飞檐翘壁,造型精美,更胜从前;上面还有两幅对联:“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呵呵……我放眼望去,只见运河水滔滔东流,岸边白墙黑瓦的房子已经很少见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不再是窄窄的土路上跑着慢悠悠的马车,而是宽阔的马路上奔驰着一辆辆风驰电掣的汽车,让我不禁吟出了:飞檐翘壁古龙城,高楼大厦新常州——真是与时俱进啊!
  “哇!”“哈哈哈……”一阵阵欢声笑语传来,我回眸,哦,一群少年也来到了舣舟亭。他们诵读着舣舟亭上的对联,还吟诵起我的词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看着他们青春洋溢的脸庞,听着他们朗朗清亮的书声,我感叹着:真是后生可畏啊,江山代有人才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句话点评:思想的马车追昔抚今,纵横驰骋;语言秀丽而不失活泼,快哉!

漫步舣舟亭

朱子樱

  “舣舟亭。”在去东坡公园采风之前,我应该从未听闻过这座小亭,不知道她坐落在哪里,又怎样悠久的历史,环境怎样,景色如何,可念她名字的时候,却分外熟悉。舣舟,指船只靠岸。舣舟亭也因此得名,相传此地乃宋代大文豪苏轼来常时泊舟登岸之处,后人建亭纪念。 步入东坡公园,来到舣舟亭前,这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小亭。
  漫步舣舟亭,被绿色笼罩。舣舟亭三面被绿树环抱,门对京杭大运河。环抱舣舟亭的树木郁郁苍苍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如一幅勾勒的彩色水墨,展现在舣舟亭的宣纸上,静默如初。风从远处匆匆跑来,一不小心碰落了几片叶子,只好像个做错事的小孩,手忙脚乱地去接,没料到又吹的叶子满天飞舞。落叶打在亭子里人们身旁,大家也不躲闪。
  漫步舣舟亭,感受生命。再翠再密的叶子,也遮挡不住驻足的金光。阳光透过叶子间的空隙射进来,给绿叶镶了一围金边。太阳探出手指,打探树丛中小鸟的秘密。再翠再密的叶子,也藏不住几只打情骂俏的小鸟,在枝桠上飞来飞去地乱窜,对唱幸福的小曲,这些不谙世事的小鸟能收获到幸福,经得住风吹雨打吗?
  漫步舣舟亭,体会一处随意的风景。虽然离喧闹的市中心不远,可舣舟亭仿佛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流,鸟雀的啼啭,花草的芳菲,开阔的空间,质朴的情趣……亭前谈笑风生的老人,哼哼小曲,拉拉胡琴,怡然自乐,仿佛只有他们活得潇洒,活得舒展。我的的脚掌与泥土分割,双目也横少凝视星群,虽然不是全部,我们却几乎离开了大自然的怀抱。我们为生活满路,为未来忙碌,却无暇思考生活本身。于是生活的意境,便从我们身边失落了。
  漫步舣舟亭,体会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舣舟亭前,京杭大运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如一条神州大地的血管。再风流的任务,也在风风雨雨中洗刷成一掬岁月的尘土。遥想苏东坡到龙城常州一带访查,夜里登岸时,回顾起自己飘泊的一生,望一轮残月,守一盏孤灯, 一宿未眠。离愁是无穷无尽的相思,堆积在记忆的缓存,挥之不去,随即吟出《除夕夜宿常州城外》。
  漫步舣舟亭……

一句话点评:足下的漫步,也是思想的漫步,一位中学生的情怀浪漫了一个季节!

舣舟亭:打开的“万花筒”

风物篇

  在它的中心部位,有四条雕刻的活灵活现的大鲤鱼。他们朝向四个方向,尾巴一甩跃出水面,嘴巴微张,仿佛在回应人们的呼唤……在黄色小花后面,有三朵白色的大花。花瓣润泽透明,如同乳白的玉石。花瓣的边上泛着一丝微红。如一条镶边的丝绸。整个看上去,如一位穿着白袍的女皇。(徐浩源)
  走出小苑,又是一番天地。郁郁葱葱的树木织成了一个天然屏障,稀稀落落的阳光透过树缝洒在地面,风一吹过那些阳光就想一个个小光球调皮的抖动着。这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世界。深吸一口气,草木的清香,花朵的芳香便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陆欣昀)
  顺着石阶爬上去,可以看到许多大树上面结着一串串紫黑色的小果子,真是像极了一串串的玛瑙,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美。下了坡,便可以看到一片湖,碧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了金光,就像金子一样美丽。(张嘉芸)
  继续沿着花纹石地在向前,来到了一片更广阔明净的湖,这个湖不同,它是运河,对面便是巍峨屹立的天宁宝塔寺,尖尖的塔顶冒出了树群,十分古老而又沧桑,回到湖的镜头,中间一座拱桥竖立在中央,湖面上都是倒影,不时有船缓缓前行。在阳光浮照之时,显得波光粼粼,畅意温暖,有时绿树成荫,又给人愉悦舒适阴凉之感,水面泛起了阵阵涟漪。(陆晏)
  游览了好久,跑得有些累了,头往左边一扫,突然,一口小巧玲珑的井吸引了我的视线,我一阵好奇,心道:莫非这便是那口“香泉井”?视线向上移动,哈,果然!我立即叫到:“我们要找的井在这里!”“真得在这里哎!”小怡宁欢快地说道。相传:“香泉冽,能治病”。我们就是好奇,才满“世界”找这口井的,只可惜,我们不能去喝上一口。不然早扑上去狠狠的喝了。(江宇昕)
  晨光撒在河床上,金黄一片,河面上荡着秋叶一片,仿佛一叶扁舟。河面上荡起一片涟漪,金光闪了闪,然后一切都归于平静……(王泽渝)
  在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烦心的琐碎小事,犹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享受着无限的乐趣。走在古运河旁,岸边的大树似乎是一个绞碎阳光的机器,一把碎金照在地上,随着树影的摇晃也不停的摆动。古运河河面上泛着涟漪,带着太阳光照射在上面的晕圈,显得清纯动人,柳树在岸边舒展腰枝,一阵一阵的凉风吹过,给人一种独有的江南的味道,还带着早桂微弱的香气,使人整个疲惫的身心又愉悦起来。(牟殊仪)
  洗砚池后面,哦!景色美极了!有一片湖,湖对面有一丛花,有的含苞待放,淡红色的花苞多么卡哇伊!有的即将开放,粉红色的花多么诱人啊!有的开的正旺,大红色的花朵向着太阳尽献自己的姿态,好温暖,好充实啊。(周靖苓)
  绕过小道,只见几位老人在吹奏乐器,一位吹长笛,两位吹萨克斯,萨克斯的浑厚悠扬,长笛的清脆明亮,当这两种音色美妙的乐器碰撞在一起时,发出了那天籁般的美妙音乐。边上是一个大池塘,阳光照射在湖上,闪闪放光,湖光山色,乐声悠扬,还有那不时吹来的秋风,我早已沉醉在这美丽的秋景之中了。(林业日)

仰苏篇

  苏老手持竹杖,右手抚摸自己的胡须,衣裙随风飘摆,他眉头微皱,凝神眺望远方,仿佛在思考什么。栏杆旁边就是湖水,水面金光闪闪,波光粼粼,湖畔的垂柳枝条摇摆,令我不由得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董思茹)
  石狮子一旁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四种植物——梅、兰、竹、菊。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这四种植物不正代表了苏东坡先生的高尚情操吗?(万佩韦)
  我来到了苏东坡的铜像前,注视着他,不由想起刚学到的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句子,仰慕苏东坡能在逆境中风趣幽默,热爱生活,无怨无悔的达观态度,正是他的这种精神使他渡过了生命中一个又一个难关。(金华玉)
  墙上刻满了东坡先生的诗文,看着龙飞凤舞的字迹,我竟认不出几个。但从他那洒脱的笔触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他豪迈的性情。东坡先生的雕像屹立在园中,他双手背在腰后,凝神眺望着远方,仿佛若有所思,不知是在思念着家人,还是在构思着新的诗文。(周子萱)
  只见一尊塑像魏然耸立,遥望着东方,他一手抚摸着长须,一手搭在腿上,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想到了他心中涌动的狂澜和他的怀才不遇,真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姜亦欢)
  苏轼,常州人都铭记的一位伟大文豪,曾在常担任太守一职,他务实干练,为常州百姓解决了许多问题,为常州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刻苦钻研,却从不声张;他服务百姓,却从不自负。他虽被贬来常,但仍能心甘情愿地为百姓服务。此刻想来,舣舟亭这份寂静美丽不正是苏轼默默无闻,却甘愿奉献社会的缩影么。(闵珂)
  庭中的桂花,一向是“不与春花争艳斗奇”,象征先生的自知之明。苏东坡因与当朝宰相王安石变法思想相左,便自请做地方官,离开京都避嫌,不与人争。桂花色不艳,但却“清气满乾坤”,恰为他高风亮节的人格写照。他在逆境中能风趣幽默,乐观超脱。”在流放时,他自宽道:“罗浮山下四时春……不妨长作岭南人。”(朱珺)

思绪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虽然舣舟亭不是黄鹤楼,但我仍能感受到那种时光流逝的苍凉。望着脚下滔滔南下的运河水,我突然看见,苏东坡与他的那条小舟一起,随着滚滚的波涛一并去了,他们去了哪里,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舣舟亭因为有了苏轼,有了这滚滚的京杭运河,才有了灵魂。整一个小小的园子,都被这位伟大的诗人赋予了一种旷达自然的韵味。(赵天欣)
  亭下的石凳也早已破败不堪,它们是无字的经书,是无图的画卷,是历史这篇宇宙中一团小小的星云尘埃,它记载了一个朝代的兴衰与一段风雨摇曳的历史。我仿佛看见三下江南的乾隆皇帝从舟上缓缓的走下来。龙袍轻轻刮在地上发出的沙沙声,让我们用耳朵听到了这段历史。运河滚滚,向东逝去,更让我们觉得这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范与详)
  朦胧间,我似乎体会到苏轼迟暮之年时,回首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无奈与释然,所有的迷茫、困惑都在那一刻烟消云散••••••纵使你有多么伟大多么厉害,最终也不过化为那一缕黄沙,而在这纸醉金迷的尘世间,又有多少人能看破俗世,做到真正的释然呢。(薛康安)
  坐在亭中,俯瞰京杭大运河波涛滚滚的磅礴气概,聆听山间丛林中的鸟儿鸣叫,呼吸散发淡淡香气的纯洁小花,如同到了人间仙境,美哉!我仿佛看到了大诗人苏东坡在亭中观望风景,诗兴大发,提笔写下了一首名垂青史的诗句……一片落叶打着旋慢悠悠慢悠悠的飘落到了地上,虽然失去了生命,但它曾饱满蕴藉的一生激起了轻微而久远的回响。(王子萱)

相关链接:

http://{域名已经过期}/chazuo/10794796#111904027
http://{域名已经过期}/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76189&pid=21609613&page=1&extra=#pid21609613
http://{域名已经过期}/read.php?tid=841000&ds=1&page=1&toread=1#tpc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