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只是一粒沙,幸得有他甘愿充当珠蚌;我本只是一株苗,幸得有他笼起万丈光芒;我本只是一愚人,幸得有他苦心竭力教导。我敬佩他,我感激他,我信任他。
——题记
【壹】
亦师,亦友
我依旧清晰地记着初见他的那个清晨。正是酷暑,却是难得的不会叫人闷得慌的天气。他站在教室门口,与班主任谈笑。我犹记得他处逆光之下那模糊的面容,却衬上了宛若晨霞的笑容。
还未开学,我便向隔壁班的同学询问了他的名字。当知道他今后也会教我们语文时,嘴角竟在不经意间上扬了几分。
从此,他的名字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李阳。阳取阳光、温暖等意。倒真是人如其名。
他与学生相处起来少了几分普通师生间的距离感,多了几分朋友般的亲切。许是课上乐于共同探讨的平易近人,许是课后如同密友般的玩笑,许是平日不拘泥于师生间繁文缛节的心性。
他真诚的笑容打开了学生的心锁,叫学生愿意与他交流,与他亲近,与他为友。
【贰】
亦师,亦兄
他有时,又如同兄长一般,对学生倾注关心与疼爱。却也会在学生有哪儿做的不好的时候,暗暗难受,暗暗叹息。
那次历史期末考结束,我进办公室有些事正好看见他。他关切地问道:“考得怎么样啊?”我正为擅长的历史砸了而伤心,苦笑道:“都没来得及做完。”他一脸吃惊,言:“这么难啊?”良久,我听见他轻声道:“唉……没事的……”不知他是否知道,他那一句简简单单的安慰,却叫我感动许久。只是顷刻间,便觉得窗外凉风不再袭身了。
有时,我却也怕他。前阵子,我连续好几次的默写成绩实在是不乐观,甚至有次向零分靠近。他进教室来批订正。我低着头,不知我这样的成绩会不会触怒了他。原是等待着暴风雨,谁知他批了我的订正,只是一句:“唉……怎么会这样呢?”语气中几分失望,几分伤怀,几分感喟。本以为自己会认为逃过一劫而欢喜,谁知心底只有深深地愧疚与忧伤。
【叁】
亦师,亦伯乐
仍记着他轻念出我的名字时,我内心的悸动与欣喜。
自小,我就不受老师关注,就算在同学眼里,我都静得可以让人遗忘。那时,我也乐意得了这份清静,过着隐形般的日子。可我终究是凡人,无法拥有那神仙般的阔达胸襟,我也是期待被关注,想做那星星之上的人的。
我虽不是千里马,但他于我,绝对是叫我终生难忘的伯乐。以前,写文章这种事是绝对与我无缘的,有时兴致好写上两篇美文,先前的老师也不曾赏识,甚至还被同学怀疑过是抄袭的。我便也懒得与此无谓缱绻了。
他不同。他给我机会,给我平台,给我曙光。即使伊始参加的几次都纷纷落选,他却依然信我。他信我,我自然信他。当升旗仪式上报出一等奖中有我的名字时,身边的同学纷纷贺喜,只是这一刻,我只想到他了。我终于对得起他的信任了。
后来,各种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上我的名字也出现得愈来愈频繁。那次是市里的征文,学校得奖的人不多,我竟也获了二等奖,一时之间,倒是欣喜。只是听到优秀辅导老师名单时,却又觉得惭愧了几分。原来只有一等获奖者的老师才有优秀辅导奖。没了喜悦,有些怪罪起自己怎么不争气,便只差那么一点点了。
闲暇时间大多被我用去写文章参加征文了。当撒网捕鱼般地遍地参赛时,自然也是收获不少。每每拿到证书,都是幸福的,便觉得安心了,觉得对得起他的栽培了。
即将升入八年级的那个暑假,却听到他要转去河海的消息。起初我怎么也不信,只是得到许多人的默认才接受了这个消息。竟没有勇气去亲口问一问他是不是真的,只是无声地留下了泪,却终究也渐渐抑制不住地抽泣起来。
开学后,又见他明媚笑容,刹那间,竟明白了什么叫好好珍惜。原来,我是如此依赖他,如此依赖我的伯乐。
从此,我在期待假期的同时又开始害怕假期的到来,总怕一转眼,他便离开了。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我又该拿什么报答你?李老师。我的恩师。(文/八(12)班 陈婧文 指导老师: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