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小小的萝卜干虽微不足道,却体现出常州地地道道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底蕴。它是常州的文化之一,更是我们常州人的骄傲。为感受常州的民俗文化魅力,这个寒假,我们来到玉蝶萝卜干厂参观实践,亲身感受了一回常州传统文化。
小萝卜干历史老
“吱呀”,车停在了玉蝶萝卜干厂门口,热情的主人早等在门口接待我们了。刚进入厂区,一股萝卜干的香味便把我们包围了,“哇,好香呀!”同学们不禁赞叹起来。年迈的董事长陈建新带着我们拾级而上,进入了一座大厅,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常州萝卜干的悠久历史和制作工艺,陈家制作萝卜干已经是五代传承了,从1980年使用“玉蝶”这个商标也30多年了。2009年,常州“玉蝶”牌红萝卜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筛选萝卜工艺妙
接着,厂长带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和封装流水线。临近年关,大部分萝卜干已经腌制完成,工人也多半回了老家,虽然生产线显得有些冷清,同学们却兴致高昂,围着陈厂长问这问那。瞧,一个小同学问:“陈厂长,那个机器是做什么用的?”“哦,那个机器是用来筛选萝卜的,你看到机器上大大小小的孔没有?机器转动时,不同大小的萝卜便从不同大小的孔中掉下去,这样萝卜就很容易分开啦!过去都是人工分捡的,这是自动化的啦!”同学们纷纷鼓起掌来,用上了现代化的设备,古老的工艺也与时俱进了。
听陈厂长介绍,常州萝卜干必须选用新闸本地产的红萝卜,否则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出地道的常州萝卜干的味道了。
腌萝卜干有门道
最后,我们跟随陈厂长来到了最重要的地点——腌制地下室。这里是腌制萝卜干的地点,古老的工艺核心部分就是这里了。只见地下室布满一个又一个又大又深的“坑”,“坑”中放着一个个箱子,切成薄片的萝卜干,就放在箱子中进行一次次的腌制。之所以放在箱子中,是为了能方便地把萝卜干放进秘制的卤汁中,又能方便地把它们取出来晾晒。原来,从萝卜变成可口的萝卜干要经历许多次的腌制——晾晒——腌制——晾晒的重复过程呢。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
玉蝶未来更美好
听陈厂长介绍,2010年,“玉蝶”的产量达150多万斤,产值1000多万元,占领了80%左右的市场份额。随着新厂房的建成投产,玉蝶的近期目标高达全年销售6000万元以上呢。
伴随“轰轰”的汽车发动之声,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玉蝶萝卜干厂。相信玉蝶萝卜干厂的明天将会和朝阳一样,充满未来,充满希望!(文/八(8)班 孙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