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在2011年常州市中学生“传统诗词创作”比赛中,我校九(6)班王璇的《郊野断垣》获一等奖,九(6)班柳梦晔的《鹧鸪天•忆故》获三等奖。我校小记者带着深深的好奇和钦佩之情,采访了两位同学以及他们的指导老师九(6)班班主任朱慧静老师:
睿智的目光从眼镜片后射出,优雅的气质从她的身上散发出来。睿智、端庄,是我见到朱老师的第一感觉。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熏陶和培养之下,她的学生怎么会不热爱诗词,怎么不会写出优美的诗篇来呢?
作为获奖学生们的老师,朱老师自己也觉得十分欣慰。她告诉我们:“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爱好古典诗词,他们也自发地去阅读。这两位同学更是将诗词学习作为自己的个人爱好,这样的学生,获奖也是在情理之中啊!”语言中透露出对他们浓浓的赞赏之情。“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去学习古典诗词。”我们又问道:“如果让您把诗词比作一样东西,会是什么呢?”朱老师也毫不犹豫的就答道:“诗,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我不喜欢无病呻吟的的诗,要有感而发,是人们生活的写照,诗也是离不开生活的。”最后,朱老师告诉我们:“诗词的意义不仅是在于陶冶性情,更主要的是,去接近、认识国家的古典文化,作为老师,也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我们听了朱老师的话,一个个都觉得十分有道理,连连点头。
那么,在朱老师眼中也十分优秀的这两位同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心里已经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真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见他们了。朱老师带领我们找到了王璇和柳梦晔。在九年级紧张的学习下,两个人并没有被束缚,还是保持着那一份的快乐与活泼,略带一点羞涩。小记者首先抛出了问题:“现在,诗词在学生中挺难见到的,那你们又是为什么而爱上了它呢?”“兴趣和老师。”两人都回答得很爽快。柳梦晔告诉我们,她喜欢古色古香,有古风的诗词,最喜欢的诗人则是纳兰。“柳絮翩飞落案台,梦中之约谢缓来。清华晔晔谁能比,弄笔张琴试欲才。”这是朱老师为柳梦晔同学提的诗。
诗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诗词,在一朝又一朝中传承和发扬。柳梦晔和王璇两位同学,在自己的兴趣的驱使下,在老师的熏陶下,将这么一种深邃的文化转变为了自己的个人爱好并且很好的传承,真是值得我们佩服。(文/小记者:七(1)班 王偲竹、唐雨晴、徐頔、董苏恬、张伟男 指导老师/沈亚琴)
链接:
http://{域名已经过期}/read-htm-tid-557470-ds-1.html
http://{域名已经过期}/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92377&extra=
http://{域名已经过期}/read-htm-tid-937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