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的巷陌深处,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旧址,这里却蕴藏着常州文化传承的经脉。这就是“洪亮吉洪深纪念馆”。
5月5日下午,我们24中的“小记者”们,追寻先贤的足迹,探访名士的故居,在这里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纪念洪深读书会”。
一进门,朱剑虹老师就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这宅子的来历和背景。
洪深祖上是清朝著名学者、乾隆“榜眼”洪亮吉。洪深本人就读于清华学校,后考取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专习戏剧的留学生。回国后,他引进、介绍了大量优秀的国外戏剧,创作了进口社会现实的剧本,把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影推向了一个高度。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中西共治,新旧兼容”。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常州人,洪深的文学成就无疑源自于洪氏先祖的家风遗传,得益于常州吴越文化的底蕴熏陶。洪深是常州的骄傲。观望着厅堂之内艺术家洪深老师的雕像,聆听着朱老师对他生平事迹的生动介绍,我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看到了洪深老师在桌边孜孜不倦地创作剧本的身影。
读书之余,朱老师还让我们围绕洪深生平事迹,每组出一专题,进行简短发言。阅读和探讨让我们加深了对洪深的了解,并初步学会了如何宣讲洪深事迹。朱老师也代表洪亮吉纪念馆向我校团委赠送了纪念洪深书籍《中国话剧电影先驱》一本、刊载纪念洪深文章的书籍《集藏天地》一本、杂志《谱牒文化》十三本以及纪念馆宣传折页等。
我们走出青石斑驳的东狮子巷,粉墙黛瓦里承载着深远悠长的历史;而墙这边,是豁然开朗的二十四中校园,她孕育着无限开阔的未来。
(文/七(7)王千一 指导老师/吴小叶 图/尹剑明)
相关链接:
{域名已经过期}/thread-10158120-1-1.html
{域名已经过期}/read-htm-tid-117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