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校第66届业余团校也踏着这春风开班啦!校关工委李鉴玉副主任以《我的青春岁月》为题,为我们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入团第一课。
文革期间,李老师是一名几乎没上过初中的知青,他被分到了盐城农场,当上了一名挥舞着锄头的“解放军”。在那动荡的日子里,老师干着艰苦的农活。大雨滂沱,老师挖沟造渠,在天气异常寒冷的冬天,却要连续十几小时在冷风冷雨中工作。可就在那样艰苦的的特殊岁月,老师工作的同时却不忘学习。努力工作使他在农场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团员,刻苦学习使他在恢复高考时如愿以偿。
知青——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记忆,他们是了不起的一代人。艰苦的岁月磨砺了他们的青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是他们品质,坚持不懈,不忘初心是他们的精神。我被李老师的讲述深深打动。文革的年代早已过去,知青岁月也成为故事。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我们可以说是新一代的知识青年,那么在老知青的身上有最重要的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二是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
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那么我们要做的是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在奋斗中不负青春,不负光阴。我们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搞清楚了方向,勇敢地面对眼前的坎。
我们中学生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培养自己善读书的能力。时刻准备丰富自己,搞好文化课的学习,多多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在过程中锻炼自己。做一个象李老师那样机会来临,我已万事俱备的人。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极富人生哲理的话,让我们以老知青为楷模,共同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青春岁月。
(文/八(8)耿艺轩 指导老师、图 /沈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