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弘扬传统文化 感悟诵读之美——家长讲堂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8-0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学生对朗诵艺术的理解,提高自身朗诵水平,2月1日下午,常州市第24中学九(6)班的学生家长——来自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的陈小祥老师应邀来到我校,做了题为《朗诵,让生活充满诗意》的讲座,九年级部分师生共计一百六十余人认真聆听了讲座。


  陈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川卫视的王牌节目《诗歌之王》,并介绍了朗诵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讲述了吟诵与朗诵的有关知识。他带来了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人民万岁》《将进酒》《生活不易,唯有努力》等等,使同学们能够近距离地充分感受朗诵的魅力,令人大呼过瘾。

3.JPG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陈老师从朗诵的概念、朗诵的益处、如何进行朗诵、朗诵名篇赏析等四个方面对朗诵进行了诠释。他的讲述幽默风趣、纵横捭阖,而且联系当下的热点问题,深入浅出,同学现场倾耳聆听、积极互动,体验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4.jpg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还属陈老师当场指导同学们练习朗诵了。陈老师循循善诱,亲身示范,提醒同学们“发准字音、注意断连”,在他的倾情指导与鼓励下,刘丹妮、盛乐源、任喆成三位同学奉上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朗诵,字里行间道尽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最后,陈老师以一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田野”寄语同学们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诗意和情趣,让我们的人生更加高雅。

5.JPG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收获了朗诵的知识,提高了朗诵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文/薛以蘅、陈婉如、丁乙   图/缪春蓉、沈茜、许秋霞)

学生感受:

  今天下午,红厅里掌声雷动,喝彩阵阵。九(6)班陈婉如爸爸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朗诵讲座。从“朗”“诵”的解字入手,带我们第一次完整系统地认识了朗诵,这种极富传统文化,却被渐渐遗忘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从向往幸福又孤独凄凉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带我们回到那个复杂的时代,感受海子内心对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到意气风发满腔豪迈的《将敬酒》,再到最后的《老师,做您的学生》真好,让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充溢了整个红厅。本来一首首陌生的诗词,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几位同学代表用融入自身情感的朗诵,很好地诠释了这几首诗词,用朗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短短一个小时,令人受益匪浅,着实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九(6)郭谨闻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也许是朗诵的魅力所在吧,它可以用小小的一段文字让我们沉浸许久,回味无穷;与同学们的互动过程中,让我感到其实朗诵很简单,用了心,就能体会,就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讲座的最后,大屏幕上的一句话——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啊,其实,在纷繁复杂中偶尔停下脚步,品味生活中的美,兴致高昂时朗诵一首小诗,亦或是即兴编写的一段美的文字,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想,这也是朗诵之美的所在吧!

    
——九(6)张亦扬


    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陈老师的朗诵讲座。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场听觉盛宴。陈老师生动的讲解和深情的朗诵,让我们明白了朗诵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更需要情感的投入,将自己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情境,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朗诵者的情感也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其中,朗诵的《将进酒》最令我震撼。我听得热血沸腾,仿佛霎时间也被那种天地正气,自古豪情深深地感染了。
  朗诵是确立文化自信,是传承中华文化之魂。今天我们听到了方言吟诵、朗诵等多种表现形式,既给人丰富的听觉享受,又向我们传诵了历久弥新的故事,生生不息的文化。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朗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诵读中修养德行。它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九(7)商蕖


  朗诵,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着许多的益处,如提升创造力,写作能力,培养大胆的性格等。
   那么,我们如何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朗诵能力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老师给了我们详细的讲解。
  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要学好语言,准确发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易读错的词汇的练习,如果我们要提高普通话水平,提升自我。
  第二,就是要把我节奏,注意停连。要特别注意停与连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感情的变化上,要注意前后鲜明的对比,欲扬先抑,欲喜先悲,比如在《人民万岁》的结尾,在极力提升感情之后,与用了悲痛的,带有颤抖型的语调,基于听众强烈的反差,增强冲击力。
  第三,理解作品,深入生活。我们应当仔细地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陈老师也提出了,经历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常常经历了挫折,才会丰富其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也有助于更好的体现不同做平的情感。
  在收尾阶段,三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给讲座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九(6)李正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