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日上午7:30,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七(6)班师生及家长们集合在学校北大门口。霎时,校门口变得热闹起来了。
徒步毅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说是排成了两列,但却早已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一路上,时奔时走,蹦蹦跳跳,谈笑风生。不过,倒也是苦了那帮体力不如意的人。没走会儿就气喘吁吁了,汗水爬上背夹,就把外套给脱了。跟不上时,便一手提着衣服,一手叉腰地大喘几口粗气,然后使劲追。或是一路的欢声笑语凝成了动力吧,尽管如此吃力,却没有一个人的脸上有厌倦之情,全都春风满面,好不快活。
就这么步行了一个小时,走了漫长的5公里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荆川公园的北大门。
踏访荆川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高大巍然的牌坊。它由三个方形门头组成,而正中间的上方,赫然刻着四个墨绿大字“荆川公园”。牌坊下,有两只用石料雕刻成的雄狮。它们大口张开,屹立在那儿,一左一右,显得分外威武。
这时,谢雨菲的妈妈带着荆川公园内的一位女讲解员赶来了。同学们热烈欢迎后,就跟着她开始了荆川之旅。
进入碑坊,是一幅竖立的屏风。后面便是唐荆川先生的雕像了。只见一位清瘦的老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左手自然垂下,右手捧着一本书。向上望去,先生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微笑;眉毛舒展,透着慈祥;眼睛深邃,似是凝视远方,又似思考着书中的哲理。听那位讲解老师说,这是荆川先生的文像,待会儿,还有武像呢。
再向这位和蔼的老人投去一瞥后,我们继续前进。
穿过秀美园林中的曲折小路,果然出现了唐荆川的武像。这个雕像的画风,与先前的文像大相径庭。只见一个意气风发的将军,昂首挺胸,身材魁梧。他身穿铠甲,披风飞扬;左手扶剑,右手持矛;眉角上扬,霸气傲然;目光坚毅,表达着将倭寇赶出大明的决心!
谢雨菲的妈妈还带领我们拜谒了不对外开放的荆川先生墓。这里是一座大大的圆形坟冢。坟冢上,长满青青绿草。坟冢中央,是一个石头雕制成的寿龟。寿龟的块头很大,高昂着头,端端正正地正视前方。龟背上,毅然立着一座足有3米多高的墓碑,碑上刻有碑文。我们环绕着整个墓地,感到整个人都被一股正气,一股浩荡的正气给包围了,使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不愧为唐荆川的墓啊!
随后,我们又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游览了鼎鼎有名的陈渡草堂和唐氏宗祠。草堂中的昔年景物,外头的鲤鱼池以及宗祠中的荆川先生的画像,都令我们记忆深刻,流连忘返。
播种希望
我们在一片设定好的区域,开始栽种属于我们“6666”班自己的班树,一棵小小的冠状月季树。同学们都很兴奋,共同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在专业工人热心的帮助下,我们挖坑、栽苗、培土。大家都争着抢着干活,总算将小月季树安全栽进了土中。这是一棵娇小的月季树,树干部分不过才半人高,粗细也只是一圈细细的手腕大小,似乎风儿一吹就会折了似的,但树干却极正,直指云霄,令人不敢小觑他今天的柔弱。
环保义工
植树结束,就是我们的特别行动——收集垃圾时间。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体验一下保洁员人员们为维护公园整洁美丽的辛苦。我们分组行动,去公园的各个角落收集游客丢弃的垃圾。很快,整个荆川公园就遍及了我们忙碌的身影:小桥上,到路边,草坪旁,湖水畔,那弯腰捡拾垃圾的,就都是我们了。不一会儿,同学们就都疲了累了,圆滚滚亮莹莹的汗珠爬满了我们的脸颊。不过,这倒也让我们明白了不要在公共景点乱扔垃圾,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像只眨了眨眼似的,班队活动就在中午时分结束了,让我们相约明年。
(文/七(6)周文熙)
学生感言:
曹清莲:四月,已是海棠花盛旺时,我喜欢那白色的海棠,在整个园区里,它数量不多,能看到一棵,我就惊喜万分,海棠花不大,花瓣交叉着环绕于花的四周,花瓣很软,上面有些褶皱,可是颜色很正,白的耀眼,发亮,像纯净的儿童的心。这一树海棠花,不也正像是花季少年的我们吗?有的花,盛开得堪称完美,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有的花,开得静悄悄,跻身于茫茫花海中;有的花,还裹在花苞里,等待着花开的那一天……每一个花季少年,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抹美景,不必去过多羡慕那百花丛中最旺的一朵,明天的你,说不定就会从花苞中挣脱出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花海。
候曼龄:我曾经读过一本《尖叫的海棠》,书的开篇,就描绘了海棠花盛开的情景。海棠树是古老而又神奇的,她们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能吟唱最动听的歌声。老人们说,海棠没有脚,但是有心,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的。海棠花充满灵性,这一朵朵鲜活的生命,就是春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海棠花们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为荆川公园增添美丽,生机,也为春天的到来,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号。
我静静地站着,望着,仔细聆听着海棠们的大合唱……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