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星期五,我校九年级师生来到泰州溱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都激动不已,满怀探求之心。
上船前,导游嘱咐我们游览“不走回头路”,这是许多景区的导游都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没多在意。溱湖水波渺渺,芦苇依依,秋高气爽,风烟具净。游船推开波浪,湖水漾过层层叠叠的芦丛,直扰湖心。向更深处摆渡,荡了一会才上岸,眼前出现湿地的科普馆。馆中艺术气息弄厚,灯光效果配合图片、文字、模型,给我们呈现了当地特有的植物风貌和人文传统,富有科技色彩,与自然美景相辉映。出了科普馆,才感觉踏上了湿“地”。因为季节的原因,芦草树木不像盛夏饱满的青翠欲滴,而透出层次的、不浓艳的谷物的颜色。形态不一的植物层层叠叠,像一副农工巧匠精心修饰的油画。极小巧的鸭子有的一头钻入水中,有的突然冒出来,给湿地添上动感与生机。继续沿着路走,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分开,来到一个木道所铺的迷宫前。
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迷宫路线,木道弯弯曲曲,周围有挺拔的常青树及等人高的芦苇。我和同学们边走边看,许多植物旁都竖起介绍牌。植物生长坐落有致,又很自然,使人走在小道上,就像原本就长这里。不知不觉迷失其中。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少,渐渐地,木道上落叶堆积的多起来,前方的小桥不知道通往何处,有种失落的神秘感,小组决定回头再选一条路。往返几路,我们竟四次看到一种“泽泻”植物介绍牌。即使两侧风景怡人,我们还是有些腿脚发麻。我想起了导游那句“不走回头路”再一次返回出发点,找到另一组同班的同学,大家决心一路走到底。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踏步前行,坚持住脚下的步伐,走着走着,远处传来了人声——就到出口了。第一次感受到“不走回头路”真实的力量,后来我知道了,那神秘的桥后就是出口。
走出迷宫,有一片活动区域,同学们一个个大显身手,在器材上上山下海,好不快活。稍作整顿,有时一趟长途跋涉,周围一起行走的同学渐渐多了。一些树伫立在池塘边,抖下叶子的衣裳,露出瘦瘦的臂膀,排成一列。池塘水面浮满一页一页扁舟似的叶子,完整倒影出树的影子,这个角度是一处景,走几步路后又是一处景,促使我不断前行。
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码头,游船把我们渡回去。回到车上累得闭起眼睛,处处相似又不同的景致浮现在眼前,这次活动就这么结束了。溱湖之旅,虽然没有低年级一些景点有趣,但总让人感到静谧美好,还想要置身那片芦苇丛中。
(文/九(4)朱子樱 图/小记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