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芦苇,幽幽小路。在这金风送爽的时节,二十四中七年级同学们在常熟沙家浜开展了一次充实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
迈着轻快的步伐踏入景区大门,一幅五彩斑斓的大幕在我们眼前徐徐拉开。它的古色古香、它的如诗如画、它的悠久历史,全随着大片大片翠绿的芦苇和白墙黑瓦悄然铺展,自然生机与古韵文化在这里完美结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同学们自由分组,自由行动,一天的行程自己掌握,这无疑是一种全新而又欢乐的体验。
岸边芦苇集群而生,环抱菱荷,随风摇曳,一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碧波之上,芦苇之中,时有不知名的水鸟掠过。漫步徜徉于水上走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闲庭信步于小镇古街,文化古韵,各色特产呈现眼前;浏览穿梭于历史博物馆,尘封的历史,光荣的事迹映入眼帘。
在博物馆里,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阿庆嫂智斗日伪军,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沙家浜更是由此闻名遐迩。
在小镇古街,漫步在路边巨大的印染场里,染缸、竹竿、高挂的碎花蓝染布,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水乡人的心灵手巧;古老的铁匠铺子里,不时传出打磨钢铁的“擦擦”声,不禁让人思绪飘远……
在红石村,参观了戏台,这里经常举办社戏、走花灯、荡湖船、打莲湘等民俗文化活动。仿佛间,“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唱念做打”次第展开,那京腔古韵,萦绕耳畔……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又到了该返回的时候。沙家浜,这个古代韵味和现代美景融为一体的地方深深牵住了我们的心。
(文/七(10)李佳颐 图/小记者)
感想
古色古香的长廊,浑然天成的房屋建筑,繁茂的竹林,参天大树……无一不让人啧啧赞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国防教育园中各式各样的真实武器。我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生活在繁华都市的我们,连乡村都极少踏足,更何况是这样原生态的事物呢?
虽然景点不算多,但是有的项目和景区主题相吻合,如万竹岛。岛上是大片大片的竹林,水面是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水上是一座竹桥,风景秀丽。漫步于岛上幽径间,倾听自然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
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叹这自然的清新。我们更应该留住这份美好,留住昔日光辉的事迹,激励一代一代人更加勇往直前,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更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益处的人。
——七(3)白雨婷
在沙家浜,第一眼望见的,就是大片大片如绿色的麦浪一般在风中摇曳的芦苇丛。它的绿,是你永远无法用文字、言语去形容的。那绿不深不浅,既不透明,也不深邃。但却偏偏会触动你心底的那份感动。再望远处透明的蓝天,虽说透明,却又深邃。像孩子纯真清澈的瞳孔,柔和地直射你心。
——七(10)黄越
走进沙家浜这个弥漫着战火硝烟的革命根据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革命博物馆。门前一台布满铁锈的机器虽已失去昔日战场上的风姿,但仍以其宏大的气势而令人肃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件陈旧的革命文件,泛黄的纸张上字迹已模糊不清。无声的物件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我们在参观中不仅接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到了更多的抗战历史、抗日故事,更增强了历史使命感。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那优良的品质和精神,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 七(8)钱鑫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