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阳光,温暖而又灿烂。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七年级全体学生就在这暖暖的阳光下来到南京,开展主题为“寻宝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山陵中忆往昔
载着一路的欢声笑语,一车的满满期盼,携着一缕和煦的春风,同学们踏上了中山陵的台阶,接受着历史沉重的洗礼。
一片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深邃悠远,碧绿的树叶织就了一片穹窿。怀着敬仰的心情,同学们缓缓走在石阶上。路的两侧,是一棵棵参天雄壮的落叶树,一片深邃的绿,一股凝重的回忆。一步一步踏上磨得光滑的石阶,心中的崇敬越发浓厚。脑海中回响着先生抑扬顿挫的声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终于到了最高的一级——392级。这392级台阶象征着3亿9千百万中国人。
石阶的最高处是当年举行奉安大典主祭仪的祭堂。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他着长袍马褂,双腿并拢,膝上摊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像是在规划着改革事宜。祭堂后有两重木门,里面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同学们纷纷向先生的坐像鞠躬致礼,在心中默默感谢先生为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缅怀着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走出祭堂,同学们感受到了先生那熊熊燃烧的爱国之心,那为百姓着想的博爱情怀,那为人民负责的宽广胸襟……
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还没进去参观呢,同学们就被博物馆建筑的恢弘气势所吸引。
走下狭窄悠长的隧道,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老式的火车的轰鸣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畔;棕灰的老式楼房一一排列,楼宇之间高高悬挂着巨大的灯笼,将柔柔的暖红色光晕洒在每一个人心里。走上华丽的雕花阶梯,穿梭在街道之间,一间间南京特色小店出现在眼前,店主穿着民国的服饰,热情地向同学们展示老南京的点点滴滴……
历史馆里保存完好的史前动物骨架;数字馆里先进的科学技术;民国馆里近乎完美的历史重现……这一切,都让同学大饱眼福。同学们既被历史的辉煌所吸引,又为现代技术的成就所感慨。
一眨眼,愉快的一天就这样愉快地过去了。大家恋恋不舍地向南京城告别:Ade,南京中山陵!Ade,南京博物馆! (文/恽冬梅 图/小记者)
附同学的活动感悟:
一进博物馆,我和吴一铮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科技馆,谁叫我们都是科学爱好者呢!这里有先进的科学设备,有吸引人的体感游戏,这里,还有迷人的有趣实验……这里,就是科学的天堂。 ——七(1)侍不凡
南京博物院充满了现代气息与古代文化气息,主楼是一个富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建筑,走进去,便可看到几个展厅,不同展厅向游客展示着不同的文化,最有特色的莫属民国馆,老南京的建筑被一个一个展现,建筑里面是一些商店。无论是哪一个展馆,都别具一格,令人流连忘返。 ——七(2)王钰涵
从正门跨入墓室,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袭来,我不禁保持肃容,满怀敬意与虔诚,用汉白玉精心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前,他脸上安祥,双手安然平静放在胸口,有一丝释然,如小船找到港湾,我恍若看见一个风尘仆仆的男子不知疲倦,大声对着群众喊着“建立共和”的口号,但眼前这座像的平静却让我心生酸涩,孙中山先生为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了一生,在那段岁月里,他默默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咬牙面对生活,为国担忧,为国发奋,也解救了多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们,真应了博爱二字,但更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爱戴。风静悄悄地吹动树叶,却吹不晃我这满腔的敬意。 ——七(3)羌汝飞
若说城垣曲折的金陵似一只虎,那南京博物院所在的明皇宫便似虎首。来到大殿之前,博物院首先给我的便是恢弘之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无数立柱撑起的华丽穹顶,古风犹存。步入古代文明的展区,见证江苏历史的珍品琳琅满目。行为图转旋瓶,五彩斑斓;错银铜牛灯,沧桑可见;金缕玉衣,光彩熠熠。这些文物是江苏历史沧海桑田的一粟,但却是文化艺术的瑰宝。看过南京城垣的变化,江苏文化的进程,再漫步于博物馆中仿夫子庙而建的老街,缓缓的,我感到我的心已被这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了。静静鉴赏,乐在其中。——七(6)吴昊
同学们推开一扇扇刻着岁月痕迹的木门,走过青砖白瓦的江南小巷,寻来一阵阵扑鼻的清香,这是岁月洗刷不了的,只属于南京的,不失典雅的特殊韵味,一场夹杂着隐隐的疼痛的微微杏花雨。
梦回民国,追忆往昔,
繁华过后,雪耻曾经,
今日所言,请君铭记,
金陵永生,再会南京! ——七(9)陈思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