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班级学优生心理调适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0-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缪春蓉

  要: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普遍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加之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优生作为中学生的一个群体,由于成绩非常优秀,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心理和身体各方面去关心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对他们及时进行心里调适,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纠正,对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人格个性,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学优生  心理调适  指导  具体做法

正文:

一、学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据一份对全国近3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的资料显示:当今中学生三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42.73%的学生“处事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过于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烦闷时找不到倾诉的对象”,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吃不消”。现实了解到初中生普遍面临沉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加之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中学生的一个群体,学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一般学生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特殊性。从学习上看,学优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优生由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比一般同学大。二是少数学优生同样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这两方面情况的存在,虽然司空见惯,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及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指导学优生心理调适的具体做法

(一)通过坦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学优生由于成绩比较好,上进心比较强,所以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往往比一般同学大。从我所带班级的学优生情况看,不同程度的存在学习压力带来的焦虑,个别同学还很突出。具体表现在:晚上人为延长学习时间,导致失眠以及睡眠严重不足;考试前心理高度紧张,担心成绩不理想,以至忧心忡忡;有些学生在学校看似表现很好,却是把学习带来的心理压抑带回家中,情绪烦躁,无端冲家长发火等等。这些情况,有的学生存在某一方面,有的学生同时存在几种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学生很困惑,家长也很苦恼,对教师来讲也是难题。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加上每个学生各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个别谈心、家校沟通等方法来加以引导,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下面我想通过一个例子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首先是观察了解情况。在平时工作中,多深入班级,注意观察学生。有时候,往往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能够察觉出他们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学生有情绪、心理的变化,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一般是先让学生谈自己的近况,这样就可以从他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比如,有一阶段我发现一个学优生情绪低落,通过沟通他说出自己的困惑:“我平时的课堂听讲很认真,也做了一些课外习题,但为什么考数学的时候我还是很紧张,而且越紧张越考不好?”通过这样一种谈心的沟通方式,使我能够掌握学生真正的困惑所在。

其次是进行思想疏导。主要是围绕学生所讲的问题,采取换位思考和心理疏导,来让他放下思想包袱。针对刚才学生所谈的困惑,我深知,如果简单的告诉他不要紧张或没什么好紧张的根本无济于事。于是我采取换位思考劝导他:“你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大多数优秀的学生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比你还要紧张。关键是如何调适好这样一种紧张的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讲,适度的紧张对发挥好自己的潜能还是有帮助的。”通过这样的劝慰和开导,使他的负面心理得以缓解。

再次是帮助分析原因。如果仅仅进行换位思考和心理疏导,并不能从根本上帮他解决问题。关键还要针对引起心理焦虑的问题,来指导他分析原因,进而消除他的心理困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引导他反思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1)课堂虽然认真听讲,但该生听讲重点落在“听”上,“讲”的成分少了许多,换句话说:这种听讲只是被动听课,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探究钻研的意识有欠缺,导致知识的形成过程程式化,因此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难题心发慌。(2)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多做课外习题,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实际上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做课外习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只是盲目的做课外习题,而不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加强薄弱知识点复习和巩固,对待错题不认真分析并订正,不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学习习惯,课外习题做得再多,也只是贪多嚼不烂,于事无补。(3)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才会导致自己对数学学习心中没底,信心不足,担心在考试中出现难题,担心遇到难题不会做,担心考试会落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紧张。通过这样的分析,该同学频频点头,心服口服。

最后是给予方法指导。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严自明。我提出了几条建议:1、课堂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遇到难题不放弃,要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决难题,勇做学习的主人。2、学习要注重反思总结和知识回顾,善于应用知识解决难题,尤其是认真分析并订正错题,哪怕过一阶段之后再拿过来复习复习,做到温故知新。3、要有自信心,保持学习的良好状态。特别是鼓励他,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有收获回报,使他明白:勤奋努力+智慧学习=收获成功。

(二)通过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往往认为是思想上的问题。其实不完全如此,这里面也有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明显感觉到,一些学优生存在以下几种心理:有的学生总成绩很好,但个别科目薄弱,这时学生往往归因为小时候就学不好该科目,缺乏文科思维或理科思维,从而导致消极应对薄弱科目的心理,缺乏学习该科目的热情和动力,甚至认为可以放弃弱势学科而改用强势学科来弥补弱势学科;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在班级前列,也有上升空间,但往往自我满足,认为只要八九不离十就行了,没有必要再追求锦上添花;还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也为其未来铺平道路,比如选择出国念大学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放松,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要求降低。针对以上情况,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方法进行引导。  

一是思想疏导法。通过主题班会、家校联系、分层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引起学习动力不足的各种消极心态进行合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在针对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看法问题上,我向学生指出“木桶理论”,使学生明白要想提高综合成绩,就必须各科均衡发展,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变弱势科目为强势科目,从而纠正“用强势学科来弥补弱势学科”的错误心理。针对因家庭条件优越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就提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引导学生明白,成才要靠自身努力。

二是目标激励法。俗话说:“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为了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学习上有目标,在开学初的班级文化布置中,我会让每一个学优生制作一个个性化挑战宣言,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主题为:“聪明男生誓争前列”“智慧女生勇创一流”,具体内容包括:现状分析、理想目标、座右铭、竞争对手、对手优势、对手劣势、自身优势、自身劣势、挑战宣言及挑战策略。学期中途,还会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变化来制定短期目标。主题为“挑战无处不在,努力从我开始”,具体做法是通过推荐或自荐,评出近阶段学优生,然后让每一位学生选定一位学优生或成绩高于自己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短期追求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

三是故事励志法。比如我们班岳同学是一位文化科目优秀但体育偏差的女孩子。两次体育模考下来,失分较多。从她的语气中我感受到她信心不足,甚至说一些泄气话。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拿破仑救人》。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边,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通过这个故事,意在使她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我们要想成功,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接着,我又和她一起分析了她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看得出,听了我的一席话,她如释重负。晚上回家,收到她妈妈发来的短信:缪老师:非常感谢你。孩子前几天体育考得不好,情绪很差,甚至说了很多消极泄气话,令我们非常担忧。今天回来,孩子快乐的像只小鸟,和我们一起讲学校轶事,背古诗词,我们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我们得知是您开导了她,真的非常感谢,真是缪老师有妙招。其实,我哪有什么妙招,我只不过是站在她的角度解开了她心中的结。令人欣慰的是,体育中考她取得了满分,这也大大增强了她的信心,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作为统招生考入省中。

四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借用生活中的榜样或身边的榜样事迹来影响感化学生,促其进步,易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期中途,我会根据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来评选阶段学优生,让学生向班级中的榜样学习。然后让每一位学生选定一位学优生或成绩高于自己的同学作为自己的短期追赶的目标。另外,每次阶段练习,评选出各科小状元,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学习该科目的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同学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再比如:他们崇拜周杰伦,注重的是周杰伦桀骜不逊的外表,喜欢他特立独行的行事方式以及随心而动的自由风格,模仿他唱歌的饶舌甚至是怪诞的曲调,欣赏他的成功并渴望向他一样成功。但却忽视他成功背后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一直以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我就将周杰伦的经历讲述给学生:从中学时代父母离异、高中毕业后餐厅打工、首次登台演出失败、创造的词曲不被认可、一直到10天写出50首歌、首张专辑一举成名,直至今天成为华语歌坛超重量级的小天王。周杰伦的经历让学生明白:追求上进是成功的不竭动力,想要象他一样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追求上进的决心、永不服输的意志、勤奋执着的行动。受到故事的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不知不觉也就有了。

三.对学优生心理健康调适的四点体会。

一是要思想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待学生心理问题不同于思想问题。作为班主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学优生的学习进步,也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要把心理健康问题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是要加强学习。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作为老师,要有效的指导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好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要方法对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能掌握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指导学生调适心理,减轻心理压力,就能尽早尽善解决问题。要注意发现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要善于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做到有的放矢;要把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教育实效;使学优生既消除学习压力的焦虑,又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既鼓励他们当好学习标兵,又要做到和同学和谐相处。

四是要协同力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引导学生心理调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从教师角度看,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多沟通,与家长多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当成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我相信:只要老师有一双慧眼会发现,有一颗爱心能包容,有一腔热情去关心,就一定能够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