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学生在校的最基本活动单位,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也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班级文化 教室环境 班级舆论 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在中学 ,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 里。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而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中学的班主任则是自己所在班的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也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让教室环境成为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地,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优化教室环境就是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充分表现出来。让教室环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每一次新学期伊始,我会组织学生对本班教室的各个角落进行精心地布置,有学科方面的内容,也有生活品德方面的,在整个学期里,对各个板块的内容及时更新,让更多的同学把自己优秀的方面展示给大家。我还经常利用教室里的信息栏给学生学习提出一些具体要求,或者用一些鼓动人心的话语鼓励大家。
让积极的班级舆论成为创建班级文化的手段
班级舆论是班集体认同的潜在规范,它能左右班集体的方向,具有无形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丰富的班级活动成为创建班级文化的渠道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可以提供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专长。成功的班级活动,应该收到多种教育效果,具有综合的教育效益。班级活动内容应包含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会和班委一起商讨本学期班级的一些重要活动,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并且让班委鼓动每一位学生争取在一学期的班级活动中都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同学自己组织,自己编导的的每一次活动都让同学感悟良多,活动之后同学们会纷纷发表自己的活动感受。在学校组织的每次活动中,我也会积极组织同学热情参与,参与之后,无论学生获奖与否,我都会赞扬学生的参与精神,并同时友善地提出一些建议。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让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创建班级文化的源泉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学生热爱班集体,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合作氛围,既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从而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在七年级的时候,我把班级公约制定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并把这八个字诠释成十句话,同时张贴在班级公约栏内,利用班会课大肆对学生进行了宣讲。会后,我让学生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我会让他把班级公约再好好地读一下,体会一下。并在平时反复地宣传班级公约,学生渐渐地学会替他人着想;会主动地为班级出谋划策;当同学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获得成功时,会由衷地表示祝贺,而当自己出现问题时,会为自己的行为影响班级荣誉而自责。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