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尝试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行“法治”弃“人治”
发布时间:2010-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蔡洪钧

  :本文着眼于班级管理方法和途径,提出以“法”治班的理念和想法。通过阐明实施的具体做法、有效途径,对“法”治班作出介绍,从而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治   法治

 

管子曾说“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唐代的白居易也认为“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这些都说明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用制度来管理人,大到国家,小到一个班级的教育,我想都是如此。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单位、学生成长发展重要场所的班级,必须是开放的。一个开放的班级一定充满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班级的每一位成员都是班级的主人,他们都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的班级无疑是每位新型班主任所向往的。但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和谐的境界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弃‘人治’,行‘法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实施班级“法治”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发展需要“法治”    

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能否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能否如期达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公民尤其是在校中小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而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治”意识和能力又显得尤为重要。但在长期的班级“人治”管理下,很多学生可能会形成“唯师”与“听话”的人格,从而最终失去“自我”。因此,为了学生的前途着想,为了国家的未来考虑,班级管理亟待引入“法治”精神。

(二)班级管理仰仗“法治”

用“人治”管理方式管理班级,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班主任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嘴说干了,腿跑累了,心操碎了,虽然是“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但往往吃力不讨好。班级要么万马齐喑,形成了虚假的表面繁荣——学生顺从,班级纪律好,整齐划一;要么是整个班级犹如水中按葫芦,这边问题刚刚解决,那边问题又冒了出来,班主任只能在事务堆中劳于应付。而如果我们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法治”,那么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二、实施班级“法治”管理的有效途径

 “人治”靠专制维持,“法治”用民主夯实。班主任在班级中实行 “法治”管理,除了要有对班级实行“法治”管理的正确认识外,还要有实行“法治”管理的办法。那么,实施班级“法治”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   引导学生制定班级制度,强化学生民主意识

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订的规则、法规,它是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章程,也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实质上是社会规范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准绳。一个班集体是否已经形成,就是看它有没有班集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当然,制定一套规章制度并不难,难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也容易,不易在于学生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这一问题:

1.开学初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一日常规》。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初步酝酿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的各项章程。

2.班主任审阅草案,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建议,再让班委干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讨论,从而形成班级的制度规范,并制定了符合我班实际的班训——习惯营造环境,环境塑造品格,品格创造人生,人生铸造辉煌。我们坚信:汗水点燃希望,信念成就梦想!

3.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构负责对班级中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处理。定期进行民主评议,及时发现班级各方面存在问题,有助于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科学、规范。

由于制度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意愿,所以执行起来难度较小。另外,班级事务是由学生本身来管理、处理,因此,学生感情上也易接受,不大会与教师形成对立。当然,通过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也使班级进行“法治”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而这也是班级“法治”管理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二)   创设班级管理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在班级“人治”管理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班级事务由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包揽,一般学生没有参与班级决策、班级管理的机会。因此,在班级“法治”管理中,必须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增强遵守班级规范意识,提高“法治”管理水平。  

接任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创设班级管理岗位:

1.班干部竞选。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同样道理,一个班集体能够健康地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带班伊始,都会在充分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加竞选。而竞选的条件绝不能刻板地用成绩来划定,必须放手让各种人才充实到班干部队伍中来。

2.实行值日班长制度。就是按照一定顺序,让全体同学轮流做班长。每天一人,负责当天一切事务的管理、处理,行使班长的一切职权。另外,值日班长当天应第一个进班,最后一个离班,负责关启门窗,放学前向全班同学作值日小结,第二天上交值日报告给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每周选出一位最佳周值日班长,一轮结束选出最佳轮值日班长,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实行班干部淘汰制。干部能上能下,这是竞争社会的法则,作为锻炼成长中的学生干部,也必须能上能下,将来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为此,我们在班干部竞选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一次班干部民意评测,两次成绩最差者即遭淘汰,这进一步调动了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4.设立各种班级管理小岗位。为了使每位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班级事务,我们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多种小岗位。比如:自行车管理岗、包干区负责岗、学习交流岗、板报宣传岗、电视机保管岗、纯净水供应岗,等等。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必须能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基本的一条应是把学生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让他感受到管理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起自觉遵规守纪的内在动因。在班级开设各种管理岗位,不仅能培养学生管理的能力,而且无疑也会让每位学生获得这样的机会。

(三)积极组织开展班校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观念

生命在于运动,而对于班集体来说,活动便是其生命的依托。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的教育,也不可能有教育集体的诞生。班集体随着活动产生,在活动的开展中而形成。一个没有由活动作依托的集体,只不过是苍白沉寂,冷漠涣散的集合。一个集体之所以能有强大的凝聚力,正是因为集体的活动为每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们在班级充实的生活中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让他们从单纯的词汇和公式的海洋中挣脱出来,有一块自己想往的天地,有一片自己耕耘的乐土。

任何一个健全的学生班集体都是班主任和老师集体精心培养、精心教育的结果。在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运作过程中,始终都应与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相联系。为此,笔者始终都很重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如: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体育节活动、趣味运动会、主题班会等等。另外、班级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一系列益智娱乐的活动,比如,演唱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辩论会等等。每次活动,我都精心准备,力争让每位同学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启发和收获。但开展活动切忌班主任包揽,必须进行充分发动,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进行,班主任只需作好导演的工作。

三、实施班级“法治”管理的初步成效

实践表明,班主任积极有效地用法制管理班级,起着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所带的2007级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努力中,共同营造了优秀的班级风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初二下学期基本包揽了每月的流动红旗,获得校级表扬班级1次,校级文明班级4次,2008年还被评为常州市先进集体。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通过法制管理,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人了,班中遇到一些事情不再是班干部的事,而是每一位同学的事情,班中的每一份子都能为之献计献策。早晨收作业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进入九年级,功课多了,要收的作业也多了,如何提高效率,挤出一些宝贵的早读时间呢?我以前的做法是七点十二分开始统一收,没有具体的要求,有时到七点二十都收不齐。后来我就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来缩短收作业的时间。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有同学就提出,前一天晚上,把要交的作业全都放在一个小袋子里,早晨一来到教室就可以一下子交了,省得早晨来了之后在书包里翻来覆去的找。又有同学补充道,早晨来了之后,把准备好的作业按照黑板上所写的要交作业的顺序一一叠好,免得交的时候很凌乱。多好的建议啊!最后还有同学补充,小组长在收作业时,全都收齐后一下子交给各位课代表,如果收一门交一门,就多走了路,自然就慢了。多聪明的小脑瓜啊!从此之后我们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很多。

三年中,每一位同学都收获着成长,毕业时很多同学都痛哭流涕,他们不舍同学、不舍老师、更不舍每一位同学用心经营的班集体。有的同学这样留言:曾经迷茫的我们都将不再迷茫,如今的我们都已成长;那些曾经的日子,定会埋藏在我心中最值得回忆的地方,待到白首再拿出来记忆,定是人生中最美的吧!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一个和谐而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良好的发展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尤其在今天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个健康、优秀、和谐的班集体,促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变得更为重要。笔者试图以“法治”作为突破口,探寻一条开放型的班级管理方式,但由于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在很多方面仍显幼稚,特别在理论上亟待提高。在此,笔者仅能发挥抛砖引玉之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