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老师,你out了吗?——和谐班集体建设中软硬环境要有新意
发布时间:2010-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姚晓娟

  要:面对一群充满朝气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以生为本,实行民主管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本文根据实践工作中的点滴积累谈谈班集体建设中软硬环境建设的新意。

关键词:和谐  软环境  硬环境  班集体建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我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前者提及了环境布置,硬件设施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而后者说明了氛围、软环境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起来正体现了环境的育人功能。班级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和谐的班级育人环境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学生感到心情愉悦,积极向上,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象:现在中学生都是90后,他们生活环境优越, 追求新潮,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面对这样一群充满朝气、富有个性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与时代发展同步,班级环境建设要有新意,要以生为本,实行民主管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

一、硬环境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的和谐教室环境,既能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学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他们的语言行为。班级物质环境作为他们日常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环境因素,更应发挥其功效,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1.   教室布置,彰显活力

我们班教室布置重视“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力求朴素、大方,适合时代、学生,突出班级特点。

有些班主任认为教室布置是学生的事,最多新生入学时参与一回,之后就完全扔给学生了。而我认为教室布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的点子不比老师少,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常常会给我们惊喜。慢慢的学生将由不会到会,到很有创意,即使这样我总还是全程参与,哪怕是帮着学生递个剪刀什么的。其实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不是口号,我总认为教学应该相长,作为一个年轻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们班教室布置大体上风格为七年级时可爱,八年级时时尚,九年级时高雅。一些明知学生不会看的比如《班级公约》,就不要了。可以在教室墙面布置中设置这样一些板块“成长的足迹”上面展示一些学生照片,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笑脸;“亲情加油站”上面展示一些家长的期望,时时给孩子鼓鼓劲打打气;“你追我赶”上面展示同伴间竞争的豪言壮语。教室布置要尽量体现出年轻一代的风格与追求,形成独特的班级人文氛围。学生走进教室会感觉就置身于自家的书房,情切感油然而生。

2.   环境整洁,人人有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们在一个窗明几净、整齐有秩序的教室里学习,和杂乱无章、肮脏不整洁的环境比起来,学习效率绝对会倍增许多。

现代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什么活都不用干,扫地、拖地、排桌子还真的不太会。刚刚接手一个班级各项卫生工作我都是手把手地教,包括劳动委员如何检查,如何管理等等。教室里每位同学都有劳动任务,班级卫生人人有责。

在我们班放学前两份钟总是卫生时间,每当我说放学了,班里大嗓门的杜同学就喊了“请同学们整理自己周围的卫生,排好桌椅,5分钟内离开教室。” 口令一出,同学们先排课桌,再捡垃圾,然后离开教室。之后当天的值日生的工作就简单快速多了。

整洁有序的教室环境要时刻维护,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带头做到,见到垃圾就马上捡起,课桌椅歪了就主动排齐,学生都看在眼里,久而久之也学到了。我们总说班级就像学生的第二个家,卫生应该做到保洁,而不是为打扫卫生而打扫。教师和学生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它的干净整洁。

建设好班级硬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场所。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增添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二、软环境建设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假如说学校是教育的“社会”,那么班级就是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建设好班级软环境,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和谐的教育理念,营造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班风、学风。

1.人格魅力感染人

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教师以应有的友情对待学生,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友情的手段。” 因此,作为人师,要努力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要做到严格而不苛求,温和而不随便。就像孔子所说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要能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理解学生的心情。

我时常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向学生讨教,许多教师迷恋于用小技巧去解决教育中的难问题,其实教育中最大的法宝——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和梵文学研究专家,做过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此外还有很多社会头衔。这样的光芒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那么地令人瞩目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世纪老人,却默默地为一名新生守行李,而且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这样的人格魅力,如何不穿透莘莘学子的心灵呢?班主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起和谐班级的榜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作为年轻班主任亲和力也是感染学生的重要手段,学校每年都组织冬季运动会,其中跳长绳是一个传统项目,每年我都会与学生一起跳。七年级新生进校,看到我与他们一起跳都很激动,都来教我:“老师这样跳绳子不会断。”“老师,你跟在我的后面,我喊进,你就跑进来。”我总说:“好的好的,你们教我。”他们看到我很虚心的在学习,自己跳得也就更加用心了,这项比赛我每次带的班级总是第一名。成绩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形成了。

2.特殊制度铸就人

班级管理是一件琐碎的工作,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去规定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没有刚柔相济的班级管理制度是不行的。《好班规打造好班级》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班级管理应该是民主、平等的管理。其中师生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用规范和引导每一位班级成员的班级习惯、规则就是是班规。优秀的班集体需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好班规。好班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达成目标,共同分享荣誉,打造强大的凝聚力。

刚刚做班主任时总是羡慕其他有经验的老班主任的班规,整整两张A4纸那么多。等到向老班主任请教来了贴在班级墙上却很少用到它。后来慢慢发现最好的班规不是班主任制定出来的,而是由全班同学一起制定的。并且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订好班规往往就会受限制。纸上的班规是死的,人是活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再也不提前制定班规了,但是我们班常常会就某一现象而集体开班会,大家一起讨论,包括犯错误的同学,他也有发言权。这样的特殊班规比传统班规更能让学生信服,不是事先制定好的规定,不是孙悟空的紧箍咒,它的特殊性在于民主集中制。这种班规更告诉孩子,你可以犯错,但是首先要承认,关键要改正。其实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不断地犯错、改正、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班干部队伍建设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部分,魏书生老师实行的“班干部轮流制”。老师的班里每一个学生都轮流当班干部,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班里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承担专门性工作。班级事务都分配到了每个人,每个学生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班级事务做得有板有眼。同时,班里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学生能干的班干部不干,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老师的职能是服务,是协助学生做好事务,让学生完全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求知,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在我们班也效仿着实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当班委的制度,但要竞争上岗,有些班委表现不好要及时更换,改正了再重新竞争上岗,班级管理中对事不对人。特别要多给中等生和后进生表现的机会,不要因为他们暂时成绩上的落后而扼杀了他们锻炼发展能力的机会。班级里一些小事如换纯净水、帮老师搬电脑等这样的事学生常常都是抢着干的,这样的机会我常常留给班级里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机会。让每个孩子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

班级的管理说到底还是管理人,管理人的目的的锻炼、塑造人,所以在制定班级一些列制度、方案时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初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让我们的一些制度尽量的人性化、灵活化。

3.民主舆论导引人

班级工作中有意的发挥集体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不应该万事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其实有时家长的话学生也是不屑于听的。我认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应该民主,民主就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听大部分学生的声音。利用班级的舆论力量来管理班级。

我们班周同学看起来默默无闻但是他作业不认真完成,从网上找来数学答案抄,老师教育他他不承认错误,回答老师:“小时候妈妈逼我学游泳,我撞墙给她看的。”后来请来家长,家长也管不住他,回去批评他,他冒着雨离家出走,家长找了半天他就躲在后门那。从这些反映看来周同学想法很偏激,但是其实胆子并不大,在家长和老师教育无效时,我试着借助班级舆论的力量来解决这件事。为这件事专门开了一次班会,班级里的好多同学都当面站起来指出了他的不足,有的说:“你敢做不敢当。”有的说:“你不应该离家出走,那解决不了问题,更不应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冒雨去找你。”他面子上挂不住了,红着脸低下了头。之后男生又为他另外开了一次班会(女生和班主任不在场)每个男生都轮流发言,他总结,最终他做了自我批评,承认了不足并保证要改正。

奇妙的是老师家长的批评孩子接受不了,但是同龄人的提醒他却很听得进。学生间也就像一个小社会,我们要运用好小社会的舆论,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在那之后班级教育管理我又多了一条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彩活动创造人

班级活动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班级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孩子,无论他是安静的还是淘气的,在班级活动中都是积极的、愉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流于形式活动应该取消,我们要让各项活动成为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就以主题班会为例,学校每学期有规定开几次,我们班却常常隔三差五的开一次。在节目形式上大都采用孩子们受欢迎的节目以小品、辩论、朗诵等多种形式,就班里的某一现象,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除了第一次给予学生指导以外,之后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组织。他们负责确定议题,设计PPT,布置节目,排练,最后呈现节目,我往往只是一个观众,最多负责审一下稿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他们自己组织的节目总是受他们欢迎的。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有的学生负责设计ppt,有的学生演小品,有的学生唱歌……。

在家长开放日上班里3个孩子演了《我与爸爸换角色》这个经典小品,其中演爸爸的那位同学平时默默无闻,但是表演的醉酒的爸爸那真是惟妙惟肖,赢得了各位家长的好评。在这其中各位同学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更关键的是班级凝聚力就在这些过程中形成了。

不仅是主题班会像运动会、社会实践、艺术节等每项活动我们都做到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其实活动不一定要学校布置才组织,随时随地抓住时机就能举行。我们开“一周展望日”,回顾上周班级同学表现不足的地方和好的地方;我们开“书香日”活动,交流孩子们阅读的好的书籍,写得好的文章,包括英语文章也可以交流;我们开“感恩回馈”活动,提倡学生回去帮家人做做家务。我们开“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并学会调查、分析、汇总。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快乐与充实。同时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能认识到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能促进学生间的交往、团结和班集体的巩固与发展,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慢慢地学生会学会主动的关心集体,为集体的利益而奋斗。

我们知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欧文也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软硬兼施、内外兼修,是必要的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班级环境建设也要符合时代的节拍,不能够做一个out的老师。年轻班主任要在学习老班主任的经验的同时开动脑经,构建一个新时代的,舒适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的班级。她会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她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的土壤,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铸就学生的灵魂;她会像春雨,润物无声,将知识、智能、情操、审美、修养洒向学生干渴的心田,去熏陶、感染和教化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