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为载体,班级文化才能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学生的意愿,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从凸显人文化、实现自主化、创造个性化、力求开放化四个方面来谈各类活动的开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班级文化 活动 人文化 自主化 个性化 开放化
肖川博士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是实
“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保持着生活的色彩、样式,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没有任何离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可以独立存在的班级文化。只有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为载体,班级文化才能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学生的意愿,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彰显人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摇篮,教师从事的是沟通心灵、铸造思想的育人职业。学校不同于工厂,学生区别于产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时想到与之打交道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本”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理念应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
在浓浓的人文气息的环抱下,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显而易见的。说到教室环境布置,传统的做法是在班级的墙上贴上几句名人名言,显得正统、地道、严肃,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让他们学会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激发自己,来几句凡人凡语又有何不可呢?
我想通过抛砖引玉的做法,来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进入九年级第一天,我拟了第一句话在前黑板右上角:“零星的几点脚印于沙漠微不足道,但对骆驼却预示着生命和希望。”这一条形象地给学生勾画了一幅骆驼在广漠沙海跋涉的图景,意在让学生透过这幅画面,鼓起生活的勇气,增强学习的信心,看到光明灿烂的未来。我在当天放学前向大家说明了我的想法,很快引起了学生们的重视。
现代社会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互帮互学的友爱精神。对此,第二天我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团结和谐,共同进步。”这一言简意赅的四字句,道出了特定时期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竞争的客观性、协作的必要性,要求学生在互助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势头。
在做了两天的铺垫以后,我紧接着在全班倡导开展“凡人凡语亦相宜”的自拟名言活动。学生果然很重视自己拟在黑板上的个性语言,佳句妙语不断涌现。有“人人都惊慕璀璨的奖杯,但更应看到其为之付出的鲜血和汗水。”、“滴水尚可穿石,弩马亦能十驾,吾辈焉能不实现夙愿乎。”前者侧重于告诫学生不能只看到成功的喜悦,而必须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发扬吃苦耐劳、勇于拚搏的精神;后者侧重于鞭策学生学习不能一暴十寒、浅尝辄止,而应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果然,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并有人将这些话语用到了作文中间。每天的凡人凡语都有学生轮番拟定,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营造了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又充分展示出学生的才华,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二、实现自主化
哲学家叔本华说:“学者是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我们应让学生直接地体验世界,像思想家那样主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去实现自己选择的理想目标和价值目标。这样,才能使虚化的班级文化变得真实,实实在在地深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以班级读书活动为例,谈谈班级文化建设如何实现自主化。
“书香伴我成长”是我班读书活动的主题。走进教室,抬眼向教室后墙望去,“书香伴我成长”六个圆润的彩色大字就会映入眼帘,下面是八张信封,分别属于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姓名端端正正地写在信封的正面。同学们正在努力地把属于本组的信封袋加以充实。只要读完一本书,学生就把书名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触,装进自己的信封,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让同学们打开信封,一起研讨,分享读书的成果。同时,班里还成立了读书考核小组,由八位语文组长担任考核员,根据“成长袋”里的记录情况对本组成员进行考核验收。考核题形式多样,比如:(1)请你说一一说你读这本书的感受,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介绍一下书中你最感兴趣或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个人物,并说说理由;(3)读读你写给书中某一一个人物的一段话或一封信;(4)你准备怎样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让学生自己选择考核题,随时接受“考官”的检查。学生在这种充满情趣的读书活动中品尝着读书的乐趣,提升了读书的品味,提高了读书的兴趣。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进步,在交流中积累并成长。
请看学生们写的一则则读书感受:读《呼啸山庄》:“你究竟要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什么?你究竟要表现什么?是爱情还是背叛?”读《巴黎圣母院》:“我以为,人的美外表占30%,内心占70%。”;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靠的是永不放弃!精神不倒,信念永存……”读《童年》,有《我与阿辽沙比童年》;读《骆驼祥子》,有《我要对祥子说》,“我似乎看到你眼中有一道复杂的光在跳动,把你心中正翻腾着的委屈、惊疑、困惑、感激全都照亮,两行泪水沿着你的脸颊无声的流淌……读《千年一叹》:“我最大的愿望,是遍历中东沿线,与你──
当看到了一篇篇充满着丰富知识、闪烁着华美词句、流淌着真挚情感的作文,看到有人埋头沉醉书海、有人神侃名篇佳作,看到从很多同学的身上发现了读书带来的开朗与自信,我很庆幸能把那么多的学生引领到书的世界,很高兴学生们能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也使班级更多了些书香气息。
三、创造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初中时期是学生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班集体建设中,可以通过活动,创设一个张扬学生个性的天地,让学生的不同个性在集体中融合,形成主动活泼的班级文化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健康地发展。
学校每年都有艺术节,我在汇演前就先问同学,想参加艺术节的同学请举手,当时全班五十七人中,有五十三人举了手,可见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如此的强烈。主题汇演既要新颖,又要带有点教育意义,更要发挥班级某些同学的个性特长。我和班干部们开始设计方案:某些同学的英语对话表演十分出色,于是英语课本剧《皇帝的新装》酝酿成功;班级中有才艺的同学相当多,会钢琴、古筝、小提琴的比比皆是,学校的艺术节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于是器乐合奏的计划也就此形成;为了不打击报名的五十几名同学的积极性,要安排了一个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深受同学喜欢的节目;再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有一批同学很具有朗诵天赋,要扬长避短,才能保证这台主题汇演的质量。最后选定了表演形式:音乐故事,这样,可以发挥朗诵同学的才能。然后选谁作为故事背景,既要同学了解的熟悉人物,又要与学校生活贴切,感动中国的人物徐本禹马上成为音乐故事的背景人物了。选歌是最刺手的,一下子听了三十几首歌,最后决定使用《感恩的心》,因为这首歌最能抓住听众的心,具有号召力。决定方案后,与全体同学一商量,他们都兴致勃勃,参与积极,每个节目都分配好了参加的人员,并由组长负责,然后完全由学生来组织排演,我只在旁做一个热心的观众。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发地设计、借服装,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张扬,当得知这个汇演节目获得一等奖的时候,全班都沸腾了。
除了把握住学校大型活动的契机,在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同样可以为学生搭建多样的平台,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我班面向全校班主任开展的一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创造的个性化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下面只撷取几个片段,从中可见一斑:
男: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在中华大地五千年传唱不衰,今天我们将由外表走向内心,从举止的浅层踏上良知的台阶,让我们学会感恩,什么是感恩?听,听,有人把感恩的心声唱成了一封家书。
男生二重唱:《一封家书》
男女主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男:有人说,感恩如红烛燃烧的蜡泪,
女:有人说,感恩如绿叶倒挂的露水,
合:我们说感恩是山,感恩是水
诗朗诵:感恩是山,感恩是水
男:感恩随岁月渗入高高的生命柱,被时间雕塑与定格。荆轲刺秦,一饭金饭的故事,也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越漂越远,王者的足印已经风干,可是感恩的风景未曾苍老,天下的英雄的都归入感恩的风景,你是易水,他在淮河。
请听感恩故事。
学生叙述历史上的感恩故事。(结环衔草、退避三舍、一饭千金、华容释曹)
女: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栽于神州,穿越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在无数人代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合上厚厚的青史,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感恩的大树枝繁叶茂。
学生叙述自己的感恩故事。
男:诚然,我们做不出令人高山仰止的事,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感恩人,从邻里间的一声谢谢起,我们来储蓄感恩,我们一点一点去灌溉感恩,有一天,它会使的我们的生活暖意融融,让我们的社区花香四溢。请欣赏相声《邻里之间》
学生表演相声。
男:爱是有回报的,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可有一种爱是不求回报的,它像久旱后的甘霖,黑夜中的阳光,这便是感恩,大恩不言,大爱无声,它溶解于情的潮流里,稀释在义的荡气中,那么,大恩不言谢,是否就意味着不必感恩了呢?让我们来倾听一声小型辩论。
学生辩论。
正方:有恩不报非君子;
反方:大恩不言谢
女:是啊,要是感恩总能升腾于欢笑声中,该有多好,可是,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人们对她的感恩却只能在泪水中进行。在这个春天,在这个清明,在绵绵无尽的泪雨中,成千上万的人点起蜡烛却为一个普通的人哀思,听听,有人在向她表示感谢。
演讲:《等你,在雨中》
女:多么伤恸的感恩,但愿
男:百善孝为先,孝是感恩中最重要的课题,佛说,千谢万谢,这辈子最该谢的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同学们,请孝顺你们的家长,别让一时的冷漠成为终生的遗憾,别让终生的遗憾成为生命的罪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孝,就趁现在!请同学们向家长和来宾献礼。
学生向家长和来宾献礼。
…………
精彩的台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精巧的构思让班会的质量大大提升,班级文化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张温床,而学生素质的提升又为班级文化增添了新的土壤,也使班级文化建设具备更强的张力。
四、力求开放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班级文化建设也应该趋于开放化,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洞察多元的社会思潮和观念。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封闭式的班级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了队员间的联系,沟
曾记得为了参加常州市优秀班队活动评比,学生们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围绕规范用语的问题,召开主题班会,并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学生们将自己分为各种调查小组,有走进其他校园的、有进行社会调查的、有组织网络调查的、有采访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拍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形成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成功地开展了《语言、规范、文明》的主题班会,获得了市一等奖。学生在活动体会和反思中这样写道:“通过活动,不仅深刻感受到语言的规范文明的重要性,还促进了与老师、家长、社会之间的互动。我们在这样开放的活动中,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感觉大家的集体意识更强了,真正体验到了做自己学习和生活主人的强烈感受。”
每个学期除了学校组织的大型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去主动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实践体验生活的乐趣与真谛。有许多同学积极参与了社区服务、医院服务,参加了环保活动、植树活动,体验了当劳动者的辛苦。有参与分发信件,亲身体验了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参观蒙牛工厂,领略了科技带来的生活情趣;有写信给市长,提议加强城市绿化环境;有分发鼓励人们参与献血献爱心的宣传单;有将自己的稿费捐助了市妇联儿少部;有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单,并把自己的倡议书发到了网上;有到天宁法院旁听了审判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违法犯罪的危害;有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赠送“亲情卡”等等。
当我翻阅同学们参与各类活动的反馈表格时,有深深的感动,但更多的是无比的喜悦,因为我发现学生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朴实纯真。学生明晓了爱心的可贵,明晓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因为组织活动的开放性,给予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展示自己,同时赋予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多元色彩。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永恒的风景'。构成这道风景的,除了眼见为实,可以言之凿凿的校园建筑、图书设备、科研成果、名师高徒外,还有必须心领神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介于两者之间,兼及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的,是众多精彩的传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