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培养学习习惯 实现平稳过渡
发布时间:2007-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戴亚萍

当我刚接掌七(5)班班主任的时候,看着那些昨天还是小学生而今已迈入中学大门的孩子,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充满稚气而灿烂的脸,我的内心不免忐忑不安: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明显大于小学的学习难度和容量的考验,面对家庭、社会和学校带给他们的比小学更为迫切的升学压力,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造成学业成绩的下降,给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带来巨大的障碍。因此,如何从起始阶段给学生以具体的学习指导,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缩短他们学习的“磨合期”,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成为我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

要提高教育的成效,单靠苦口婆心的说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设法使它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

1.目标激励。我觉得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到升入中学是成长的标志。开学初的班会课上,我抓住学生刚入学时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心理,给他们讲了一则狮子追赶太阳的寓言故事,使他们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明白了成功源于对理想目标的不懈追求,让主动学习的种子悄然播撒在他们心头。那一刻,狮子的精神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奋斗的目标,点燃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至今,讲述狮子追赶太阳的那一幕仍然让他们津津乐道,仍然流露在他们的谈吐中,跳跃在他们周记的字里行间。此后,我常利用一些励志的故事,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2.对症下药。开学没几天,有些学生的“不适应综合症”就爆发了。有的埋怨,有的烦躁,有的跟老师、家长玩起了捉迷藏、游击战。于是,我连续几次让大家以初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不同为话题写周记,畅所欲言。一是让学生好好发泄,二是了解各类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果然,有反映作业多的,有反映学习时间长的,有感觉成绩一落千丈的,有感觉孤独无助的……我将这些问题作了一番梳理后,决定以“每天一得”的方式悄悄地给学生们上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课。

这些课通常安排在课前、班会总结课上。有的是典型人物即兴式的“实话实说”,有的则是有“预谋”的案例分析。如有一次,我就故意问大家:“今天的英语默写谁又是得了满分?”学生说:“是毛佳星、朱莹……”我故作惊讶:“又是毛佳星?连续——5次了吧?”随即我就特意问毛佳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拿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来说,你觉得哪一个环节做得更好,对学习更有促进作用?”于是全体同学就听她谈了通过加强复习学好英语的感受。我继续趁热打铁问:“有些同学总感觉没时间,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利用时间复习的?”于是大家又从中学到了化整为零分散复习的方法。接着,我又水到渠成地作了加强复习的动员。就这样,在不经意的对话交流中达到了集体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

为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特意在课堂上作了文言词汇理解的预习检查,突然的袭击使许多学生溃不成军,只有几位平时按要求认真预习的学生一枝独秀。我预先安排了这些学生作加强预习见成效的发言。在下午班会总结课上我借题发挥,大家一致邀请这些同学介绍经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榜样人物坚持预习的可贵,激发了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性。

针对有些同学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我一方面请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列出回家后学习时间安排表,供其他同学参考,一方面和学困生一起放学后学习时间的安排。作业的要求是先复习白天老师讲的内容,然后再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作业后再预老师第二天将要讲的内容。就这样,从如何预习、复习,如何听课、记笔记,如何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等,一一作了指导。

当然,这些方法对有些学生可不是灵丹妙药。有任课老师就说过:你们班的“怪胎”还是蛮多的。如班里有位叫喻沈锫的学生,别看人长得特别矮小,活力却特强。在小学就让老师头疼不已(据说在小学时,因为反映老师的问题,曾被江苏教育报采访过;也曾拿着小刀威胁小学英语老师说:我要让你下岗)。果然,开学初就屡次与老师作对:值日老师让他把饭吃完,他偏不肯;食堂师傅不给筷子,他就说要退钱,还说是虐待儿童;有次上英语课还在教室里走一圈;作业不是找不到就是干脆不做。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观察分析后觉得,一是缺少家庭的关爱,二是他的弱小极易招致同学的欺侮,他为此经常做出一些“惹是生非”的举动,其实是在刻意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却更招致同学对他的疏远。对他的错误行为,我一方面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另一方面多次找他谈心,用真诚溶化他的抗拒心理,使他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并让他担任了小组长,给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有成绩,就加以表扬鼓励。这一下,他学习起来就主动自觉多了,在班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现在有时候有想不通的地方,还主动来找我谈谈。

二、构建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激励网络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班里的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然而,整体的发展并不均衡。有部分同学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尽快帮助这些同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呢?我在作了一番调查准备后,尝试了以下做法:

1.优化组合调座位

期中考试过后,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和个性差异等具体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大范围的座位调动,旨在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个合作学习的战斗堡垒。调座位前我在学生中作了动员,同时,又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实践证明,这次调位置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营造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出成效

在调位置的基础上,4人一组,开展星级小组比赛活动。每天评出两个“优胜小组”,两个“有待努力小组”,并于第二天在黑板上公示一天。每天获奖小组总是非常激动,大家都期待着一个月后的总得分能拿前三名而得到奖状。该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自习课上,课堂上只要有同学不专注、不守纪,组长和成员就能立即加以制止;有的小组长还特别规定小组成员,每节课至少要举几次手,定好默写的目标等(因为踊跃举手、默写过关都可加分)。为了那份期待,小组之间你追我赶,不甘示弱,而组内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

事实上,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比我们班主任的批评要有效得多。开学初,有许多学生不交作业,面对不做作业或违纪的学生,组长会主动对这一类学生加强教育、加强督查,使这些不做作业的学生们没有了退路,在这强大的压力下,他们慢慢地养成了做作业的习惯。有个叫郭鑫的,据说在小学,他就很少做过作业。在集体舆论的约束下,这位学生如今能正常完成作业。

任科老师一致认为班内的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了,作为组长的吴韵加同学,必须得身先士卒,由原来的不敢举手到踊跃发言且质量高;胆怯、自卑的周哲竟然也能勇敢地举起手,并在两次辩论中充当了主辩。

3.家校互动促成长

1 “家校联系本”架桥梁。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督促,而“家校联系本”则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我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在校情况特别是课堂表现作好自评,然后由组长客观公正地对组内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对出现的问题则予以适当而委婉地指正。有特别需要表扬和批评的情况,由我亲自填写。这样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当天在校的纪律、作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不足。学生本人看了,也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家长对此非常支持,纷纷积极热情地参与管理,有的还对组长的工作做了评价,写出了:“组长,你辛苦了”的真情感慨。

记得有一天,有一个家长送来4个苹果,我很惊奇,她连忙告诉我:给儿子一组的四个孩子送来的,儿子现在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以前回家特别磨蹭,要喊来喊去才肯做作业,现在能自觉主动复习了。原来这个组长鼓励组员出了新招:只要一天表现好,就可以在下午第三节课到他那去领一个苹果,那位家长说总不能让组长每天都破费吧,自己也送点过来。我让组长出来拿,组长却说:“我妈妈说的,只要他们表现好,水果每天由她供应。”孩子们的可爱劲和家长的热情真的让我感动了,据说后来是四个家庭轮流供应水果的。结果他们一组在年终小组评定中得了第二名,昨天在领奖的时候,四个人激动得齐声大叫:“耶……”。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了。

2)家长通知单魅力也无穷

有时我也利用家长通知单与家长联系,这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有的家长非常细心,在回执中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反映给我。根据家长的反馈,在下一周工作中我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方法。一张小小的通知单,拉近了家校距离,使学校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以延续。 

如殷佳迪同学,在小学一直担任班干部,但是升入中学后,环境的改变,学习的压力,对他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回家作业一遇到问题就找妈妈,妈妈是个博士,和他一起做作业总乐此不疲,渐渐地他在学习上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离开了妈妈解题就无从下手了,有时在学校能拖则拖,什么问题都想带回家与妈妈一起做,当他妈妈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很难改变了。几次与我交流后,我们就如何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达成一致协议:不能总扶着他走,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于是他妈妈就开始不陪他做作业,一定要他独立完成,宁可错了第二天去听老师讲,但总还是不放心,等他睡着了,偷偷看看他的书包,看看他的作业,竟然还都做对了,才欣慰地睡觉了。通过一阶段的尝试,作业速度也加快了,学会了独立自觉地学习,妈妈偶尔要来看他作业,他还赶妈妈走呢,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与家长形成合力,很快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成效明显。家长也能从中体会到班主任对学生的重视、关爱,从而也增加一份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力量。

三、问题与思考(当然面对这届特殊的七年级学生,工作上的困惑还很多如:问题学生的反复性让人倍感压力;过早的两极分化让人担忧;本届学生的适应性差,也时刻在考验着我们班主任工作的耐性……我期待以后与老师们多交流,多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教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坚信,只要我们时时眼中有学生,处处用心做事,一定能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