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主题教育>>文章内容
班级建设的困惑
发布时间:2007-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 阳
      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三个重要的环境,在这三个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启蒙式的,是基础性的,也是最有效的环境;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想象型的;社会教育是实践性的。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名人的回忆中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而很少说出自己的老师。
     老师都是经过了必要的专业教育的,而父母就没有专门的进行怎样做父母的学习。学校教育的失败往往与家教有很大关系,家庭的问题往往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多的是决定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但很多家长是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的。
     百分之百的家长都愿意配合学校做好家教,促使孩子健康成长,但目前为止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并不十分完美。
     家长的家教模式和特点
     我们根据家长在管教孩子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将家长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粗暴型家长:粗暴型家长的特点就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理性。他们只管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甚至认为父母的命令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无条件的服从。用封建的三从四德来左右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就由自己随便处置。胆子小的孩子敢怒不敢言,身心受到伤害和摧残。胆子大的孩子就会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甚至发生悲剧。在这种粗暴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胆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易于激动,攻击性强;在与他人交流中表现为比较疏远、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对他人存有疑心;在学习上也往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2.溺爱型家长:溺爱型家长的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对孩子的要求环境比较宽松、自由。父母对孩子要求没有什么事必须去做和什么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随孩子们任意发展,没有一个目标。这是一种要追求孩子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潜力的教育方式。他们对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没有要求,那么孩子们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就更谈不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了。所以孩子对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要求也低,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令人满意了。
      3.权威型家长:权威型家长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比较关注孩子的表现,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家长会在必要时帮助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自己首先作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这样环境培养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有激情、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障碍
      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了,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思想完全地强加于孩子;有些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产生了对学校、老师的不理解;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有些家长因为生意忙,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厌学情绪,不想学习;孩子成绩越差,有些家长就越不愿意与班主任联系。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障碍,主要表现在:
      家长与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产生矛盾
      由于家长的知识、观念、对孩子的教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使家长不能理解老师的苦衷。如家长重智育,忽视德育的偏见,有些家长不是从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只重视智育,只关心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很少过问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成长。有的家长不恰当的强调"自己工作忙"或者"文化低、不懂教育",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更有些家长,看不到社会存在的不健康思想和丑恶现象,对孩子心灵的被侵蚀麻木不仁、视而不见,个别家长对孩子的错误采取纵容、包庇的态度,甚至帮助孩子在老师面前做假证明,本来孩子在家休息而家长就能说孩子在因感冒打点滴等。
      一个班级有近五十名学生,就有近百位的家长,但并非每个家长都具有教育自己子女的能力,都能处理好每件事,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激是在所难免的。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一定要孩子在年级中位于前几名;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在校表现不闻不问,发现重大问题后一顿痛打;有的以为很懂教育,用一些道听途说的假消息,对班主任工作横加指责;还有一些自己的孩子犯了大错误、挨了批评或处理时,责备老师管教不到位。好多家长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反对孩子参加各项文体及课外活动等等。
      班主任只有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和家庭间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好教育、培养学生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