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2005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上级文件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把探索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我校开展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指导思想。2005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属于首次,在学校领导的严密组织下,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并顺利完成。
一、组织机构,宣传发动,提高认识。
为了较好地完成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我校领导特别重视,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在行政办公会上讨论研究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分别有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监察小组、信息技术保障小组和班级工作小组(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和学生互评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都有校级领导直接担任。组织机构成立后,召开了各个小组会议,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次会议上,首先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公平与准确相结合的三项基本原则。严格执行公示、审核、申诉和举报、监控、诚信和培训六项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准备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和全面实施阶段。通过宣传,大家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认真对待。通过培训,直接操作者明确自己的责任,理解素质评定工作的意义,能够正确掌握评价的方法,使后期实施阶段工作畅通无阻,得以顺利完成。
二、环环紧扣,步步落实,把握契机。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程序多,时间紧。如何科学合理地操作,这就需要严密组织。在给教师培训时,强调不能怕麻烦、不能简单化,打分过松过紧,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班主任综合评语、任课教师评价必须与学生见面,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和想法,正确的、合理的意见还必须采纳。在给学生培训时,除指导如何具体操作外,更多的是让学生如何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要求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充分地反映自我。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无论哪一个环节,必须诚信为先,必须对三方负责任,学生本人、学校本身、对方学校。正因为把握了这些原则,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我们的老师抓住了许多教育契机,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了许多改变。仅举一例说明,学生A,男,平时个性较强,家庭经济条件好,平时缺乏审美引导,A的着装总是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发型也有点象社会青年,班主任多次对其进行教育,学生不同于社会青年,学生就要象学生,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类似的教育很多次,他表面接受,但始终没有实际行动,认为班主任没有处理他的体现。作为班主任,确实不能因为他的穿着打扮而对他有何处理,这只能说明他的审美还存在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第七纬度审美与表现,其中第一要素审美情趣中,对学生审美要求颇高,班主任实事求是给A学生打了C等。班主任在把评价表反馈给学生时,特别留心观察同学们的情绪,看得出,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在读、在研究老师的评价,脸上的表情很丰富,班主任此时提出,如果同学对老师给予的评价有想法,可以上来交换意见,这时,好几个比较好学生都上来,提出为何没有得到A,老师再作解释,这时,老师发现A学生,几次想从座位上站出来,但最终没有。下课后,班主任把A学生请到没有人的地方,问他为何有想法不说?他说,恐怕来不及了,这是对我以前表现的评价。班主任于是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与他再次探讨,“审美话题”,他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一想炫耀家里有钱,二想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三自己真认为这样好看(事实上,好多人都说不好,不伦不类),他不想让即将上的高一级学校的老师,一开始就对他有此种想法,认为他没有审美情趣,无论他动机如何,至少说明他很在乎老师的看法,他问班主任他现在有所改变,能否重新考虑?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目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既然学生要朝有利的方面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何理由拒绝呢?这件事处理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A学生穿着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老师通过察言观色,抓住了许多教育契机,只要老师重视,思想统一,学生必定会认真对待。尽管程序复杂,只要组织严密,管理到位,必定可以步步落实,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几点想法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给班主任和全体任课老师带来困难的是,每个纬度中几个要素里的具体表现要求太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难以做到,在我们老师眼里,认为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但是针对上面的要求,都觉得难以达到,如果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够打优的人数,势必不符合我们老师心中认可的数字,我们老师觉得没能客观公正给予学生评价,如果,上面的要求稍微低一点,可能操作起来,真实性会更强一些。
2.班主任在整个环节完毕后,复查的过程比较烦琐,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太多。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改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我校将会在总结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06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