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特色教育>>科技教育>>文章内容
享受科技,创造精彩-----24中第九届趣味科技节成功闭幕
发布时间:2011-05-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历时一个月的第九届趣味科技节于5月17日成功闭幕,花锡芳副书记宣布获奖班级名单,张慧群副校长致闭幕词,“防灾胜于救灾”的理念扎根于同学们心中。
  本届科技节的活动主题“防灾胜于减灾”。 有备才能无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注意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做好预防措施,灾难来临之后,能够冷静面对,防止人为将灾难进一步扩大,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展开救助,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月28日邀请常州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黄国庆处长作“巨灾反思-提升应对地震能力”的专题报告,并配合对应急疏散演习作点评,让学生提高应急能力。
  5月9日杨小春老师作“防灾胜于救灾”的国旗下讲话,作为学生倡议大家从三个方面做好:第一,学习生活减少隐患;第二,面对信息明辨真伪;第三,灾难来临科学减灾,尤其提出灾难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让老者、弱者先行疏散,防止一哄而上,发生踩踏事故,防止人祸大于天灾。
  本届趣味科技节的挑战项目更是精彩纷呈。有与灾后重建有关的节能建筑、节能舞台、纸牌承重等,让学生用有限的器材搭建更高或者承重最大的建筑。有高空速降的鸡蛋撞地球项目,有紧急弹射的水火箭,有平面宣传科技节主题的科普黑板报、科普海报,有通过多媒体宣传科技节主题的科技节ppt,也有传统智力项目魔方、魔珠、九连环等。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不断改进,精益求精。本次趣味科技节还打破了三项校记录,节能舞台提高到了164cm,恢复魔方只要49.06秒。一副牌可以承受86kg的质量。24中学生不断的挑战自我,享受精彩的科技,创造科技的精彩。

一副扑克牌搭建的结构究竟能承受多重

纸牌承重决赛第一名八(5)班 陆江峰 杨弘毅

   我组在本届科技节纸牌承重的比赛中荣获第一名,首先要感谢为我们指导的赵吉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周小燕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也不可能获此荣誉。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组员的努力。在此,我想谈谈我们的努力。
  我认为我们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方案的制定与修改
  在接到比赛任务之后,我们就在网上进行了查找,并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为六棱柱、圆柱与三角结构搭成的圆柱这三种方案。还考虑到力的传递,所以决定把结构做成一个整体。后来,我们进行了实验,发现用三角结构搭圆柱太费材料,圆柱之间又太难粘合,因此确定用六棱柱结构。
  可是,在预赛中发现,有些队伍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把结构做成整体,但是他们分离开的柱状结构承重更好。所以在决赛中,我们也改为了分离开的柱状结构,而且免去了粘成整体的麻烦,就采用了圆柱,并在圆柱中间用三棱柱加固,使圆柱边缘不会卷曲。
  2.组员的团结与配合
  比赛前几天,我们特地进行了配合的训练,使我们的作品完成的更加快也更加好。而且组员也积极投入,有几天练到很晚。
  3.积极的与老师交流
  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并不是我们自己在那里钻牛角尖,我们适时的会与物理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以完善我们的方案。
  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一点休息时间,却为班级做了如此贡献,我们非常高兴。这个比赛确实加强了我们的团结意识,锻炼了我们的思考与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我们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
  希望之后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品味其中的乐趣,能够超越我们的成绩!

同福客栈装修啦!

校园小记者陈辰

  5月13日,在操场司令台,举行了我校第九届趣味运动会闭幕式。闭幕式上,参赛队员们各显身手,精巧的九连环、一飞冲天的水火箭、创意无限的鸡蛋撞地球、 承重数十千克的扑克等等。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科技的享受。
  而八一班同学们表演的小品又锦上添花,成为了科技节闭幕式的压轴部分。
  去年艺术节上,八(1)、八(2)班联合表演的《同福客栈——小贝学艺》给人印象深刻,今年,同福客栈再次回归二十四中,演员变动,但依旧是纯正的“同福”风味,依旧有爆笑的情节,依旧令人难忘。
  这一次,同福客栈与时代接轨,让科技的灵感在生活中体现。本次科技节的主题为“防灾胜于救灾”,围绕如何防灾,展开了一场与地震的拉锯战。
  故事梗概:钱掌柜家装修了,听说是因为马上要地震了,同福客栈慌了,大家准备带上各自的宝贝逃命,燕小六与邢捕头下发了“上面”的通知,告诫大家如何防御地震、在地震来临时如何躲避、如何逃生……
  小品紧扣科技节主题,救援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灾难前的防御。在灾难来临前,我们要做好防御工作,进行适当的演习,了解相关知识,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在灾难来临时,我们要冷静面对,从容不迫,尽量把灾难的破坏减小到最小程度。
  本次科技节演出可是说是圆满成功,既介绍了知识,同时也展现了八(1)班同学的风采。


又破校记录

八(2)司昊臻  周婕

  科技节在众水火箭的升空下,拉下了帷幕。在科技节缤纷的活动项目中,我们全体同学几乎都参与了。
  因七年级在“节能建筑”这一块,我带领同学创下了佳绩,打破了校记录。这回,我同样也报名了“节能建筑(2)”。把以前的胡萝卜、牙签改成了吸管、胶带。
  为争得荣誉,我同样带领同学们早早做准备。事实证明先下手为强,我们赶急赶早,还是落在别人后头。标准吸管早就被抢售一空。我们能勉强用一些较软的吸管练习。因为吸管的缘故,我们搭出来的“建筑”都东倒西歪,我们改实际练习为理论练习,我们画出了一张张草图,一次次画一次次否定,最后我们选出了最好的一种……。
  比赛时、我们终于拿到了最为“理想”的吸管,按照事先定下的图纸,我担任“主工程师”,做出了一个叉开来的三角形作为底座,再在三角形的接口处,竖起三根笔直的主梁,又在主梁上,斜着接了许多顺边的支柱,以校园工地上的塔吊的结构为原型,以图纸中更加方案为强大的支持,我们不改去年的雷厉风行。在最快的时间中,搭出来了最高的建筑,可到后来却发现吸管已几乎用完,可是眼下又有众多的对手,向着我们这个“目前最高”发出挑战,吸取众家之长,我们临时改变了封顶的结构,将原计划用1根吸管的横梁,用半根来做,从面到达节省的目的……
  卡着老师结束比赛的命令,我们正好完工,放眼望去,我们的建筑已处于云霄之中,经测量,不出所料,我们再创佳绩打破校记录。
  学校举办科技节,每个同学都参加了进来,在操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在科技节期间,到处可见同学们相聚实验,相聚讨论的身影,就是要这样的氛围,要在这种氛围中,加强我们的动手能力,更添加兴趣去学习……。

九连环的回想

九连环项目第一名八(1)张琪  汪若莹

  九连环小组第一,作为参赛队员的我,在喜悦的同时更陷入了深思,从报名到紧张激烈的比赛,再到赛后取得骄人成绩……
  报名自信满满----科技节报名那天,当老师报到“九连环”时,我毫不犹豫,迅速将手高高举起,凭着之前小学队九连环的熟练程度,我顺顺当当地入选了。当我不屑的看着其他同学拿着九连环不知所措,犹犹豫豫的样子,心里不禁得意洋洋起来。
  赛前刻苦练习----赛前的训练是取得好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不想由于时隔两年,手生了,速度明显比以前慢了许多。在第一次训练中,自认为无人能及的我,居然成为小组三人中用时最长的,对三分多甚至接近四分钟的差距,我顿时傻了眼,先前的骄傲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打击冲垮,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实力上的不足。
  然而,就在我试图缩小差距时,更大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学校用的九连环是“大块头”,十分笨重,那就了就觉得手臂酸疼,精力无法集中,拆环的动作也僵硬起来,差距再一次拉大,我不甘心,甩甩已经有些麻木的手,继续练习。
  比赛激烈角逐----赛场上,各班代表练习时铁环碰撞发出的丁零声,使气氛更为严肃紧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训练时的情形从脑海里闪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成败在此一举。”我在心里暗自鼓劲。“比赛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想起了一片丁零声,我的手也迅速上下翻飞,几乎是自动套环放环 ,机械的重复相同的动作。手很快又痛起来,速度却一点也不敢慢,忍着熬着,终于解下最后一环,把环迅速交给下一位同学。记不得当时的感受,只是一边看着她的进度,一边为她加油。
  赛后结果感悟----比赛一结束,就知道了我们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兴奋得一蹦三尺高,这么多天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为班级增加了不少分,为班争了光。
  现在回想起来,百感交集,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人不能自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解九连环,解开自大的枷锁,载着梦想的小船驶向更深远的蔚蓝。

  我组在本届科技节纸牌承重的比赛中荣获第一名,首先要感谢为我们指导的赵吉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周小燕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也不可能获此荣誉。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组员的努力。在此,我想谈谈我们的努力。
  我认为我们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方案的制定与修改
  在接到比赛任务之后,我们就在网上进行了查找,并进行了讨论。最后确定为六棱柱、圆柱与三角结构搭成的圆柱这三种方案。还考虑到力的传递,所以决定把结构做成一个整体。后来,我们进行了实验,发现用三角结构搭圆柱太费材料,圆柱之间又太难粘合,因此确定用六棱柱结构。
  可是,在预赛中发现,有些队伍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把结构做成整体,但是他们分离开的柱状结构承重更好。所以在决赛中,我们也改为了分离开的柱状结构,而且免去了粘成整体的麻烦,就采用了圆柱,并在圆柱中间用三棱柱加固,使圆柱边缘不会卷曲。
  2.组员的团结与配合
  比赛前几天,我们特地进行了配合的训练,使我们的作品完成的更加快也更加好。而且组员也积极投入,有几天练到很晚。
  3.积极的与老师交流
  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并不是我们自己在那里钻牛角尖,我们适时的会与物理老师进行交流讨论,以完善我们的方案。
  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一点休息时间,却为班级做了如此贡献,我们非常高兴。这个比赛确实加强了我们的团结意识,锻炼了我们的思考与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我们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
  希望之后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品味其中的乐趣,能够超越我们的成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