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英语单词记忆的第一重境界: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这个单词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我理解,所以我记住了,再也难以忘记。
理解的二重含义:
一.通过情境和语境理解。Lamp这个词,通过查词霸,知道意思是Alampisawordtodescribe
ayoungsheep.Forexample:Thefarmerkepttwolittlelambs
ihhisfarm.如果你就生活在那个farm,
在你脑海里有一系列和lamp这个词相关的生活场景,既然生活场景无法抹去,那么这个词也就不能从记忆抹去了。所谓结合语境理解,就是要把单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字母组合:释义”这样背字典。
如果你不是生活在那个farm中,在第一次接触到lamp这个词时,该怎么记忆?方法是:立即找出这个词的例句,读一遍,发挥形象思维,想象这个句子的场景,也即在脑子里过电影,另要加上夸张的手势,生动的表情。这个过程,应该控制在几秒内。
二.这样的字母组合,本来就应该是这个含义。看似"一见钟情",实际奥妙无穷。最简单的例子,eye,就是象形嘛,你在第一眼见到这个词时就理解了,也就在第一眼记住了。要对更多单词"一见钟情",需要综合的知识,博通百科时,就会发现,世上许多东东,许多知识,本来就是那样的,本来就不需要记忆,一切出于自然.袁立写了一本《English说文解字》,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比较有创意。
英语单词记忆的第二重境界:联想
1.明=日+月
2.解=角+刀+牛,牛+角+刀
3.overcome(战胜)=over(越过)+come(来)
4.invisibe(看不见的)=in(不)+vis(看)+ible(可…的)
5.panda(熊猫)=pan(盼)+da(大)
6.island(岛)=is(是)+land(陆地)
7.career(生涯)=care(关心)+er(儿)
{域名已经过期}(网)=ten(十)
9.nut(果仁)=tuen(tun)
10.van(运货车)=yan(盐)
11.height(高度)=eight(八)
12.morning(早晨)=ning(宁)
许多快速记忆方法,就是运用奇特联想法,在大脑里人为制造一种场景,制造一种理解的逻辑,也许这种“逻辑”不成为逻辑,但确实有助于记忆。有人就是灵活运用联想,几达“过目不忘”。孟一凡说:"不管这法那法,记住单词就是好法”。
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让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学习也就是一种再创造,其乐无穷。
英语单词记忆的第三重境界:重复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经过研究发现了记忆遗忘的规律:
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好;
遗忘“先快先慢”在记忆单词时,首先尽可能地理解,为有助于记忆,歪着理解也行,比如,你可把一个单词的发音和你最喜欢的人的微笑联系起来。一切从记忆效果出发,不要去理会这样联想是不是令人发笑—发笑更好,否则何来"奇特"联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适当重复,当有助于记忆。
心理学教授谈记忆魔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乐国安http://{域名已经过期}/English/0000/945.htm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二、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个性化的艾宾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