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06-06-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
一、选    题
1.选题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学论为指导,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进行的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它的宗旨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条件,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正式实施,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掌握和使用,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课堂,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面对这样新的形势,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发生大的转变。如何尽快掌握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改变以往在技术条件落后情况形成的教学传统,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的考虑,我们确定了该子课题。
2.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回顾从20世纪80年代引人计算机辅助教学,90年代探索“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及20世纪末产生的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可以说由来已久。但是,信息技术象今天这样广泛的进入课堂,这样深远地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那时是无法想象的。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转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要挖掘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教学的浅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必将发生重大转变。那么,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如何转变呢?目前,这一方面还没有打规模开展研究的先例。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探寻并明晰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科学理解,以教师观念的转变引发教学行为转变。
2.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探寻并明晰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以教师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通过研究,探索教师如何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背景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明晰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三、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设计行为的研究。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研究。
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评价与反馈行为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数学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况,以及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解,探讨教师观念的转变。
2.文献研究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实施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3.分析研究法:个案研究与分组研究相结合,尤其突出教学中的个案研究。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和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将贯穿与研究的始终。
五、研究价值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其研究意义有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数学学科教学理论,期望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研究上取得具有一定特色的进展。这些研究将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在实践上,指导数学教师有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六、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04.9——2005.2    
1.寻求理论支撑,确定实施方案。
2.施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完善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3.初步建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阶段:2005.2——2005.9  
1.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2.形成一批研究论文和研究课例,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
3.接受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05.9——20006.9    
1.深化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
2.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基本形成具有24中特色的教师教学行为方式。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网数学教学资源建设。
4.形成一批新的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例。
第四阶段:2006.9——2007.9  
1.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和各项研究成果,全面做好结题的准备。
2.接受现场结题鉴定。
七、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集。
3.教学案例及课件汇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