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文章内容
开展“深度学习” 开启智慧之旅
发布时间:2015-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今年,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全力推进“深度学习”这一学习策略,旨在实现学习者主动性、批判性的有意义学习。11月4日下午,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教研组潘文超老师大胆尝试,以《本命年的回想》这一节常态课,为大家提供样本,共同探寻“深度学习”的奥秘。
  问题探究层次深
  “刘绍棠,中国著名作家,13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会员。被称为‘神童’,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课堂伊始,潘老师着重介绍了“神童”刘绍棠在中国文坛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深入讨论”环节,潘老师却说出了令人出乎意料的观点:“这么优秀的作家,所写的这篇文章似乎有失水准呢。老师至少觉得有以下几个问题:标题不好、开头不佳、措辞不精、选材不当、分段不清、结尾不妙。”同时,潘老师还在文中找到了一些语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此言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本正经的课堂顿时变成了同学们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精彩的情境下,同学们兴致高涨,激情讨论,大胆发言,学生们扎实深入的思考与灵活创新的思路让所有听课老师都感受到了智慧的碰撞。以一名同学的发言为例:“我认为文中‘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这句并不是措辞不精,我觉得这句话是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同学们妙语连珠,让人大呼过瘾。这堂课问题探究的层次深,巧妙运用质疑,顺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文章语言、结构、写法上的特点,其过程直令人感到酣畅淋漓。
  教师文本解读深
  在评课时,语文组的老师们都觉得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潘老师能突破、创新,设置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潘老师找准了本课教学的起点,把握了教学的重点,解决了教学的难点,这些都来源于其自身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张慧群校长也对这一点给予了高度肯定,并鼓励其他教师在教学上努力钻研,争取有自己的思考与变革。
  学生参与程度深
  回味课堂,同学们的高度集中的精神和积极热烈的发言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与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过年习俗,或是争先恐后地从文中寻找依据批判本文的“拙劣”,或是在深入研读、理性思考之后,迫不及待地为作者刘绍棠“打抱不平”,老师无疑是最欣喜的。可以说,正是学生深度的参与,铸就了这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
  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智慧之旅,旅程的终点不是让学生获得一堆零散、呆板、无用的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此次潘文超老师的大胆实践,为常州第二十四中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相信常州第二十四中学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为有效地开展深度学习,开启智慧之旅。

(文/孙鑫   图/梁增红、李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