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大家都在谈校本研修。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参与率、主体性、互动性?围绕这一问题,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开展现场培训,教方法、给方法。
专家视野:确立组本教研的新定位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春副院长作“教师核心素养:组本教研的新定位”专家引领。围绕“核心素养”的渊源、概念、困境、策略、建议等关键词,张院长指出:教研组管理有利于学科专家的出现、更容易形成竞争向上的研究氛围,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师必须有洞悉学生、洞穿学科、创生课堂的能力,校本研修必须有“立己树人”的发展目标,新形势下的校本研修,必须实现目标、手段、策略和内容的转变。
学校点拨:开展校本转化的常态研究
张慧群校长总结: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需要转化为学校实践。学校应秉持教育是“做的哲学”,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牛鼻子,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各教研组要努力探索校本研修模式,带着思想去实践,实践之中出思想。学校教师要从“团队推进”和“个人成长”的两个维度,紧跟国家核心素养研制的进程,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以“学科素养”提炼和课堂落地为抓手,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和转化。
组内心得: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不少一线教师有期待、有忐忑,怎么做?并无现成经验可循。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由教师创造性劳动去培育的,有情怀、有智慧的教师团队的力量才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和希望所在。目前,各教研组拥有两周一次的校本研修活动和经常性的集团内联合教研活动。研修中,以思想为行动的先导,依托课程、课堂和评价为支点,展开“头脑风暴”形式的常态教研,梳理真问题,形成“问题串”,并对其归类明确主干,再逐一研究讨论、选点突破。
国家核心素养的发布,是教育顶层设计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应。然而,一致目标之下,特别需要个性路径。二十四中将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师资、学生等实际情况,努力走出一条校本化实施的创新之路!
(文/谢鹏 图/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