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常州市生物教研室在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开展了一堂基于生物课本的科技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开课的于铭哲老师是我市优秀科技辅导员,所带学生在江苏省和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
经过反复斟酌,于铭哲老师选择《牙膏真的能够保护牙齿吗?》这一主题开展教学。这堂课利用课本资源,联系生活,改变了一贯的课外小组活动模式,是我市第一次尝试将科技创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堂研究活动。课堂通过故事启发、学生分小组实验设计、小组交流设计思路,动手探究等活动展开,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整节课紧凑高效,不但让学生学得知识,更让大家体会到,实验的结果并不是这节课的最终目的,更不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用新的办法、新的思路来理解生物现象和学得生物知识更重要。
这次活动的成功开展让该校的校本教研迈开了新的一步,同时也给我市的生物教师许多启发和思考:如何创新生物教学形式?如何拓展创新科技的内容?如何探索创新科技新途径?创新是一种目的还是手段?许多老师当时就跃跃欲试地表示:回去也要试一试、做一做。
科技活动在课堂上的展开同时也暴露出了它的不足,如:初中阶段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器材和场地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大班化开展科技创新,教师对学生并不能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辅导;课堂生成性资源较多,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让课堂“火花”不断,教师及时解决也是难题等。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一致认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选择、更丰富的思考,可以让他们尽情发挥,让他们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