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概况>>教师风采>>文章内容
学生爱上了她的导学课
发布时间:2015-09-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朱惠静老师是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语文老师,常州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先后两次参加公益导学活动,每次活动都给前来上课的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朱老师用她独特的方法给学生进行作文辅导,她是一位诗性的老师,喜欢给学生写诗,喜欢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她自已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比如,当学生送给她几枚青橄榄让她治咳疾时,她即兴写道:“一枚橄榄一颗心,碧玉玲珑贵比金。今日饮君青果露,明朝堂上吐清音。”她在每一届学生临毕业前给每位学生写一首姓名诗的事更是家喻户晓的美谈。因为自已是一个感性的人,自已对生活有独特感喟,因此在她的作文辅导课上也把这种对生活的感触融入进去,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听过她的作文课的学生都有欲罢不能之叹。
  每次作文课,她都是和蔼地和同学围坐在一起,她让大家放松心情,畅谈当天的天气,说说路上的见闻,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想,然后从每一个同学的家庭生活开始,师生在一起聊天,了解她们的家庭成员,说说每个同学的家庭趣事,有时让他们发发牢骚,有时让他们提提意见,有时让他们谈谈愿望,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在和学生的聊天中,学生们把写作素材一一罗列出来了,于是,言归正传,师生一起讨论选材,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哪一个材料有话可说,哪一类材料有真情可写,精选之后,学生的情感在笔尖流淌,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文章新鲜出炉了。学生说,这样的作文写来不觉得枯燥和厌烦,感觉就是在和自已说话,就是心声流露。
  有了这样的尝试,朱老师的作文导学课成为学生喜欢的必选课。

附朱老师《导学日志》一篇:
  3月21日这一天,春风和旭,丽日高照,翠竹中学八10班教室里,早已聚焦了一群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但都是奔着一个目标而来的——提高作文水平。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和求知的急切心情,我顿时感觉即使只有十几个人的“导学”课,也必须带着负责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
  首先,摸清大家对作文存在的困惑,一阵七嘴八舌之后,共性问题随之呈现出来了:不会描写、不会选材、不会挖掘主题……而问题最集中的还是选材。于是,第二个环节自然而然的开始了:找材料。
  我告诉孩子们,生活处处有丰富的材料,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寻找,去感悟,身边的小事俯拾即是,如家庭中亲人与你的故事,爸爸妈妈之间的故事,老人与孩子的故事,关爱可能是一声问候,一句提醒,也可能是一顿美餐、一碗姜茶,也可能是一次散步,一场谈话,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请大家回忆平时家庭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两到三个家庭生活素材。
  十分钟后,同学们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材料:
  许巍:奶奶与我离别时的每一次目送;
  李凝姣:爷爷为我做香薯条;
  查学渊、李凝慧:妈妈不分日夜为我打毛衣;
  王溢凡:我骑电摩不小心跌伤而父母没有责怪;
  邓浩阳:爷爷用心良苦“骗”我吃药。
  陈昕洋:每次实践活动时,妈妈都会把我的书包装得鼓鼓囊囊,连常备药都有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之后,孩子们一下子放松下来,开始构思写作,从他们专注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都想把这次作文写好,都想给老师一个大大的表扬和肯定,更想在此文学习中有所收获,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他们的作文新鲜出炉了。
  导学感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前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程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使之成为发现生活的有心人。
  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心声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只要感悟到生活是美好的,那么一朵白云、一片落叶、一根老藤、一只小鸟都会成为写作的灵感。
  创造性的发现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创造性的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冲动,让每个学生发现可写的内容就在身边。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要使学生做到作文个性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必须要以生活为基础,以创造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这样学生才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在发现中品味,在品味中创造,每个人都将是与众不同的创造个体,这样的作文才会充满个性化色彩。

相关链接:

{域名已经过期}/chazuo/12227068

{域名已经过期}/thread-10246408-1-1.html

{域名已经过期}/read-htm-tid-1250897.html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