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全面提升常州市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命题能力,10月15日,常州市初中历史教师“三题”能力之命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国内历史教育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全市初中历史教师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活动伊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汉国教授以 《关于初中历史教材和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朱教授深耕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他的报告直指教学实践中的核心与疑点。他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八年级教学中的两个关键问题——“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为实际案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通过案例,朱教授还引导教师们跳出具体的史实细节,从更高层面认识和把握历史教学的“大概念”,从而构建起清晰的知识脉络与学科思想。
随后,朱教授的报告进一步升华,从三大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正确理解与实现教学中的 “教-学-评”一致性。他强调:
· “教”应具有统领性,要求教师确立清晰、可测、层级化的教学目标,为整个教学活动指明方向。
· “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以情境化、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 “评”需建立嵌入式、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
最后朱教授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总结道:初中历史的“教-学-评”一致性,犹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精准目标”是大脑,“探究活动”是躯体,“持续评价”是神经循环系统。 三者协调运作,共同驱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这一深刻见解为在场教师重构教学观、评价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活动的第二场报告由连云港市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刘俊利教授主讲。刘教授以 《初中历史“三性”试题命制》 为主题,聚焦于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优秀历史试题应具备的“三性”——即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并结合大量原创试题案例,详细讲解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科学、规范的命题。刘教授的讲座实操性强,为教师们如何命制出既能考查学生知识水平,又能有效评估其思维品质与学科能力的高质量试题,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本次培训活动内容充实,理念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落地生根的案例示范。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两位专家的报告启发性强,对自身更新教学观念、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提升命题设计与评价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必将有力推动常州市初中历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为全面提升我市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新的动能。
(文/王方帅 图/历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