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家庭教育>>文章内容
【“雅润”父母云课堂】当中秋的圆月遇上国庆的红旗——假期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当中秋的桂香漫过街头,国庆的红旗迎风招展,8天小长假终于来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既是放松休整的好时机,也可能藏着“假期综合征”的小隐患——孩子沉迷手机、作息紊乱,家长担心学习掉队、亲子矛盾升级……别担心,这份超实用的假期心理调适与家庭教育指南,帮你和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又愉快的假期!

假期“痛点”早知道,提前规避不踩坑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力仍在发展,假期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家长需提前关注:

作息“昼夜颠倒”:白天睡懒觉、晚上熬夜刷手机,开学后难以快速适应上学节奏;

学习“两极分化”:要么完全“放飞自我”不碰书本,要么被家长安排满补课,导致假期压力比上学还大;

亲子“摩擦升级”:孩子嫌家长“管太多”,家长愁孩子“不上进”,原本温馨的假期变成“拉锯战”。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平衡”——既要给孩子放松的空间,也要有适度的规划;既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要明确家庭的边界。

心理调适“三步走”,孩子轻松家长省心

第一步:共同制定“弹性计划表”

假期规划不是“家长单方面命令”,而是“亲子协商共识”。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用一张表格列出假期的“必做项”和“可选项”:

必做项:完成作业(可拆分到每天,避免最后熬夜赶工)、每天阅读30分钟、帮家里做1件家务;

可选项:和同学约玩、看国庆主题电影、学做中秋月饼或家常菜、全家短途旅行(探访红色景点或传统文化街区)等。

重点是“弹性”——比如计划下午写作业,孩子想先去打球,只要当天完成任务即可灵活调整,不必过于死板。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也能减少对抗情绪。

 

第二步:给“屏幕时间”设“红绿灯”

手机、平板是假期亲子矛盾的“重灾区”。与其强硬禁止,不如和孩子约定“屏幕时间规则”:

红灯时间:吃饭时、睡前1小时不碰电子设备,全家一起享受“无屏幕时光”;

绿灯时间:完成当天任务后,可给予1-2小时自由使用时间,但要明确“不能刷短视频到停不下来”,可以和孩子约定“看2集动漫就切换到阅读”。

家长更要做好“榜样”——如果自己抱着手机不放,却要求孩子“少玩游戏”,孩子自然难以信服。

 

第三步:留足“亲子专属时光”

青春期孩子渴望被理解,假期正是拉近心理距离的好机会,试试这些“沉浸式陪伴”活动:

中秋专属:一起动手做月饼、猜灯谜,在揉面、包馅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仪式感,饭后围坐赏月,听长辈讲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传说,聊聊“团圆”的意义;

国庆特色:和孩子一起参观本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故居,用先辈的故事传递爱国情怀,还可以鼓励孩子画一幅“我心中的祖国”手抄报;

亲子互动:去短途旅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去附近的公园参加国庆主题游园活动,或在家一起看一部亲子电影。

这些融合双节特色的互动,既能让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浸润心灵,在爱国教育中坚定信念,也能拉近亲子距离,让假期充满“家的温暖”与“国的自豪”

结语

假期最后2天需启动“温和收心”模式,避免开学“断崖式适应”。假期的真谛不是“把时间填满”,而是让孩子在自主与陪伴中找到平衡。家长少一点“比较焦虑”,多一些“过程肯定”,孩子少一点“对抗情绪”,多一些“主动规划”,这样的假期才是最有意义的成长体验。

最后,祝所有学生和家长们中秋团圆、国庆快乐,度过一个平安、充实、愉快的假期!

(文/韩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