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深处,扁舟摇橹,红色火种,光辉耀目。11月18日,二十四中八年级学生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常熟沙家浜,开展“追忆芦荡烽火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那一段烽火里的燃情岁月。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远近交错、层层叠叠的芦苇在风中摇曳,一簇簇柔中带刚的芦花迎风招展,宛如写在金秋原野上的白色诗行。横泾老街古朴自然,人头攒动,同学们在刁宅大院、春来茶馆、印染作坊里徜徉,与此同时,爊鸡正香飘满天,戏台上正演着一出好戏……
追忆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火种。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同学们肃穆低眉,静心瞻仰,展陈的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那无言而壮阔的历史,悬挂的每一件展品都是对军民鱼水情深最好的注脚。红色土地,红色岁月,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无可磨灭的印记。
芦荡剧场群情昂扬,红色情怀包蕴其中。中午12点,同学们准时走进芦荡剧场里的大型实景剧《芦荡烽火》,亲临那段荡气回肠的烽火岁月。在令人称奇的杂技、武术表演、声光电特技的融合中,同学们体会到芦苇荡里的革命风云,也见证了一段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佳话。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踏上沙家浜这片红色土地,同学们拭去岁月的尘埃,触摸历史的心跳,赓续红色的未来。英雄的赤诚尚有余温,时代的使命正在召唤,愿我雅正学子燃如炬初心,绽绚丽芳华!
(文/张姬缘 图/八年级组)
学生感悟:
在沙家浜看戏剧是一场震撼心灵的体验。舞台上,演员们精彩演绎,生动重现了那段军民齐心抗日的岁月。阿庆嫂的机智、刁德一的狡黠,在举手投足间展现得淋漓尽致。熟悉的唱段在耳边回响,每一句都充满力量。台下观众沉浸其中,随着剧情或紧张或欣慰。这场戏剧让沙家浜的故事不再只是历史,而是有血有肉地呈现在眼前,令人久久回味。
——八1班 沈靖博
今日的沙家浜之行使我感受颇深。徐徐微风吹过小径,拂起柳枝,碧波荡漾。在革命历史纪念馆中,我看到了革命先烈与敌抗争的艰辛,以及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在剧场中,我看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表演,它使我懂得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芦苇荡边,我与同伴享受徐徐微风,欣赏这历史悠久的芦苇荡,那是“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使人流连忘返。
回望沙家浜,那是一片被历史与自然雕琢的作品。此行虽短,而记忆绵长,就让这份秋,化作心中永恒的乐章,每当风起云涌,踏足那芦苇旁,便是心中最美好的回响。
——八2班 王恒
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去了红色基地沙家浜。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放了各种革命斗争照片、革命遗物及缴获的日伪军武器,还有各种场景复原,给予了我们一种强烈的历史沧桑感,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在沙家浜老街后面的剧场中,上演了沙家浜智斗,其中的弹炮和追逐战为了更加真实还原都采用了科技手法,给人一下又一下的震撼。这次的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记住了沙家浜这个美丽的地方,更让我们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伟绩。
——八3班 潘乐怡
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历史的声音。馆内的图片、文物以及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军民一心、共抗外侮的壮烈场景,让我们深刻领悟到“沙家浜精神”的内涵,信念如磐,奋斗不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沙家浜精神”,将其融入学习,面对挑战坚定信念,团结协作,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八4班 高天云
沙家浜的文化魅力独特而深厚。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在这里流传,那经典的唱段和情节早已深入人心。老戏台的表演,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文艺为革命助力的年代,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此外,横泾老街的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也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文化。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沙家浜的文化之旅,让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
——八5班 王舸丞
这一次社会实践我仿佛看见了受伤痊愈的新四军又一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那砰砰的枪声似乎在芦苇荡上空回响。正是因为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沙家浜的美丽和宁静,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怎么能忘记这些革命烈士呢?我们怎么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八6班 王浩然
沙家浜,一个充满红色记忆与自然美景的地方,当我踏入这片土地,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敬仰,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初到沙家浜,我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碧波荡漾的湖水,摇曳生姿的芦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景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不仅有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柔美,更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与庄严。
走进沙家浜革命纪念馆,我感受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不易。场馆的广场中央,屹立着十八根形态各异的柱雕,它们代表着十八位伤病员所表现出来的新四军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这些柱雕不仅是对英雄们的缅怀与敬仰,更是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的鞭策与激励。在纪念馆内,我仔细观看了当年英雄们的生平事迹与遗物,他们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
——八7班 张靖敏
那一张张褪色的军民抗战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抗战遗物中,无不宣告着这片茂密的芦苇荡中,生长出的沙家浜人的勤劳智慧。
今天的沙家浜人还用一场现代剧《沙家浜》重新体验了当年抗战的艰难。舞台上,穿着破烂的沙家浜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装备简陋落后的新四军在芦苇荡里躲藏,袭击日军和伪军。在日伪军密集的炮火,惨烈的杀戮中,沙家浜军民始终团结一致,斗智斗勇,最终赶跑了日军,守护住了家园。台下的我们无数次的泪湿眼眶,仿佛也和沙家浜军民一起经历了那场浴血奋战的家园保卫战,我们血液中也激荡起相信军队,相信党,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意志豪情。
我们这些沐浴着和平和幸福长大的中国少年,必当努力学习,强大自己,强大国家,告慰那些牺牲的军民,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强大富强。
——八8班 张晗烁
游沙家浜,芦苇荡中忆往昔,革命历史铭心底。碧波轻摇映晴空,渔舟唱晚伴霞绮。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交织,心灵得以洗礼。此行不仅赏美景,更悟红色精神,激励吾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八9班 杨翼
初到沙家浜,我便被这景色吸引,秋风吹拂着芦苇荡,粉墙黛瓦的房屋依水而建,古色古香。听着沙家浜的革命历程,思绪回溯到那艰苦又英勇的岁月,先辈们在此斗争、生活的一幕幕仿佛仍鲜活如故,为这美丽的水乡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也为来客心中着墨一抹鲜红,他们谱写的壮烈史诗绘就了江南图卷,也描摹了整个和平安宁的盛世。
——八10班 吴蕴灵
踏入沙家浜的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我们仿佛与那段烽火岁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步都踏在先烈们曾洒满鲜血的土地上,似乎能听到他们坚定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不屈的斗志。那些简陋的武器、破旧的衣物,无不诉说着革命的艰辛与伟大。我们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仰与感动。
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将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11班 杨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