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一门悠久而有温度的艺术,是用火烧热烙铁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熨出烙痕作画。1600年前,梳篦在常州兴起,此后烙画与梳篦相结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传承千年变化,发扬传统魅力,常州烙画的发展离不开“守艺人”的坚守。
5月27日,“守艺人”汪鹤鸣先生“火笔神韵烙画作品巡展”在我校游击府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55件,涵盖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及书法作品等,吸引了我校众多师生前来欣赏,大家纷纷对汪老先生高超的烙画技艺与对烙画非遗传承不变的初心表示敬佩。
汪鹤鸣大师,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曾先后担任常州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常州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直至退休。
在工艺美术界,他是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烙画艺术节协会名誉会长,常州中国烙画研究会首任理事长,江苏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他出生于宫梳名篦之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963年开始学习烙画,60年来匠心妙手、传承创新,形成了古朴有韵、细腻典雅、色彩鲜亮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当代彩色烙画开辟了全新天地。
年逾耄耋的汪老先生在学校党总支张洪书记和汤伟成校长的陪同下,为我校师生做了“把握学业、提高素养暨了解和学习非遗烙画”主题教育讲座。他分享了学业上成功迁徙到事业上成功的八字箴言:目标、信心、方法、毅力。他结合自身多年教育心得,通过精彩的案例讲解,给予了同学们初中学习及未来的生活的建议。
随后汪老先生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烙画展览,分享了创作时的有趣故事以及一路走过的艺术历程。汪老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画作的时候,不断谈及几个关键词——兴趣、热爱、坚持与观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才能不忘初心,十几年如一日,不断创作与创新。因为坚持,才能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突破,精益求精,拥有更上一层楼的造诣。因为持续观察,才能有那么多灵光乍现,有那么多入木三分的画作诞生。
因汪老先生真情的教导和他动人的作品,很多同学成为了汪老先生的小迷妹,活动结束后纷纷热情的要跟汪老先生合影。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以情怀为“题”,常州市第二十四中的学子们会继承和发扬这美丽有温度的艺术,恪守匠心,让烙画艺术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绽放光彩。
(文、图/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