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橹声咿呀。为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革命前辈艰苦的战斗环境,3月16日,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七年级学生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常熟沙家浜,开展“风起芦苇荡,心动沙家浜”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红色之旅。
碧波之上柳成行。平野田畴、阡陌草色、曲径浓荫、杨柳轻风,还有那接天连地的芦苇,勾勒了一副层次分明的绿色画卷。赏一赏江南的绿,游一游江南的湖,看一看春天的花,好好感受江南的勃然生机。
忆峥嵘岁月,传革命精神。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一样样抗战部队留下的生活与军用物件、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带着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通过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同学们回顾了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重温了先烈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芦荡剧场,同学们观看了大型实景剧《芦荡烽火》。模拟的枪声和炮声、烈焰烽火,阿庆嫂的机智、新四军和村民的勇敢,仿佛把同学们带回了红色的战争年代。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曾经历过的千难万险;我们不能忘记,这片土地曾涌现出的民族精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坚信,身处新时代的少年们,必然心怀伟大祖国,必然树立远大理想,必然担当时代责任,必然勇于砥砺奋斗,必然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文/朱琴茜 图/朱琴茜、七年级组)
学生感想:
沙家浜的芦苇荡是无数先烈用红色的鲜血浇灌而成,它们传承着极强的凝聚力,顽强的意志,这正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的精神之魄,是中华名族的灵魂瑰宝。芦苇烽火,燃起少年斗志:铭记历史,继承遗志,发扬民族精神,展现我辈风采!
——七(1)杨舒雅
露天水上表演仿佛让我置身于其中,不由得感到当时战火打响的危急,日寇的恶毒,战士们的热血澎湃,脑海不断浮现新四军们浴血奋战的场景。水喷发的一瞬间朦胧,使之前只从文字上了解战况的我眼前一新,由衷地钦佩新四军战士们。
——七(2)阮禹婷
坚挺而略带枯黄的芦苇在水中静默着,微风拂面,雪白的穗带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战斗的号角响起,在芦苇丛中,由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有同胞的壮烈牺牲。芦苇烧着了,带着火红,它渐渐勾勒出千年不倒的中华民族,渐渐唱出了不灭的民族精神。
——七(3)张甜甜
在沙家浜的芦苇荡中,曾有多少革命战士与敌人奋勇抗争,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踏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望着路两旁粉墙黛瓦的老房子,远处的小河就像一面铜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河水中的倒影吧。
——七(4)彭睿曈
芦苇荡里“水清游草茂盛,白鹭翩翩入画来”,古船轻轻摇曳;芦荡剧场里的表演既是致敬奋战的勇士,亦是对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呼唤。这里是收获成长的自然课堂,也是忆苦思甜、砥砺前行的红色殿堂。
——七(5)陈思齐
领略着沙家浜的美妙风景,前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刻在我们心中,我更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正值青春的我们,需要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才会更加努力地为祖国的明天拼搏。学习前辈,挥洒青春,为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七(6)张子吟
阳光透过围栏,圈圈光斑落在青石街上,映着那碧绿的青草地,我仿佛听见那大地在呐喊,看见那树木在摇曳,粼粼的波光在湖面闪烁。穿过古香古色的街道,眼前豁然开朗。芦苇们挤挤挨挨地生长着。透过苇杆间的缝隙窥去,心中如繁花开放。
——七(7)毛扶摇
阿庆嫂的聪明与智慧,展现了劳动人民的顽强不屈与坚持不懈。这种互帮互助,坚韧不拔的品质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青春因少年的挺身向前而更加精彩,世间因少年的慨然相负而更加美好,致敬英雄,致敬美好青春。
——七(8)陈梓妍
沙家浜,芦花飘荡,它曾见证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一段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更是值得中华儿女骄傲自豪的英勇印记。这片芦苇荡中,燃起的是彻底的革命之火。新时代的我们,理应重担在肩思己任,无须扬鞭自奋蹄!
——七(9)祖沁欣
沙家浜,一个忆苦思甜,踔厉前行的红色殿堂。十八位受伤的新四军战士虽然身受重伤,但仍带领老百姓沉着应战,顽强不屈。泰山压不倒的精神是抗日战争时代所有红军战士精神的缩影。
——七(10)熊悦雅
这一天,我仿佛走过了革命先烈的漫漫长路,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沙家浜教育馆里的歪把子枪,大刀和红缨枪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英雄的抗日事迹,那些补了又补的衣服让我感受到革命先烈在恶劣的环境下那颗顽强的心。
——七(11)徐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