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意盛,桂花十里沁人脾,在这金桂飘香的季节里,缪春蓉工作室迎来了第四十二次德育研讨活动。11月1日下午,成员们走进任文亚老师的“芳香”课堂,共同感受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体验。
芳草本草 沁人心脾
几片薄荷叶竟然能动手做出薄荷糖?我们也能亲手制作出酒酿元宵?这诗句里的菊花酒又是怎么个古法酿造?任老师的“芳香”课堂一一给了我们答案。
一、留下秋日的缕缕香
初秋十月,任老师便开始准备,从原材料开始,她创意地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本草园”,识花闻香,采摘薄荷、桂花,装框、清洗、蒸馏、发酵,小小的桂花被从枝头采摘,带着缕缕沁人的香气浸润、沉淀在玻璃罐中,等待着劳育的进一步展开。
二、渲染秋日的阵阵香
当学生们带着前期的收获走进课堂,他们兴奋地进行着劳动实践:那提神醒脑的薄荷糖,清热解毒的菊花酒,香甜可口的酒酿圆子,一道道精彩演绎。本节课从芳草出发,既让学生大饱口福,又丰富了学生对于芳香植物的认知,在劳动中体会到“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生活”的劳动真谛,更明白最终要“归之于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劳动之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劳动体验主题班会课。
知行合一 学深悟透
徐蕙老师展开《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她在深入学习《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后,为工作室成员们带来饕餮盛宴。
理论篇中,徐老师先阐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了劳动教育的研究价值;而后细化劳动教育内涵,明确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再着从六大方面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课程理念,为劳动实践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实践篇中,徐老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分析了劳动教育目前的困境之后,分享了她劳动实践的新路径、新案例、新方法,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中”她在挫折和成功中不断淬炼,总结,反思、提升,劳动教育的实践渐渐有了发展。
十一月一日,正值一月之始,领衔人缪春蓉老师将带领成员们继续前行,深耕德育课堂,不断探索劳育实践的可能性和适切性,打造出一节节优质的劳育课堂案例,逐渐探索劳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点,慢慢摸索搭建劳动教育的合理体系框架,我们将更加坚定地阔步行走在劳育实践的蓝天白云大道上。
(组稿/缪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