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歌颂党的百年风华。在阅读中,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在阅读中,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知理明德。通过阅读,引导同学们把爱党爱国的情怀转化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为此,二十四中在寒假期间精心组织了“童心向党 逐梦未来” 的读书征文活动。
同学们的一篇篇文章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激起荡气回肠的革命情怀。一个个滚烫的文字就像一个个强劲的音符,把革命之歌、奋进之歌奏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一路坎坷、一路动荡、一路豪情、一路悲壮。送走了黑暗,送走了迷茫,迎来了胜利,迎来了霞光。101个春秋,有多少雷鸣电闪,有多少风雨蹉跎,有多少润心的春雨,有多少秋实的丰硕。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华为之沸腾!傲然腾空的"神舟”载人飞船,在云霞里托起黑眼睛的辉煌。众志成城的凝聚力驱散了新冠疫情笼罩的阴影。而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更让华夏儿女无不扬眉吐气,豪情万丈!
通过本次读书征文活动,让红色历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引导同学们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在春天耕耘希望,
我们在金秋收获喜悦,
我们用智慧创造奇迹,
我们用力量谱写和平的篇章!
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立振兴中华之志。
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文/李阳)
附:优秀征文两篇
集万家微芒,迎华夏曙光
家与国,本是并蒂之花,无数家庭的希冀汇聚一起便成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忆往昔,大厦将倾、深渊在侧之时,虽自知力量渺小,不过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却依旧有人逆流而上。恰如五四青年,以今日身,逐明日阳。
烛火微芒,然我们未曾放弃。
回首一个世纪之前,中国人民在封建制度的黑暗中苟且偷生,腐朽落后的制度导致西方列强频频进犯中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同一道深刻的疤痕,刻在华夏儿女的心头。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时代里,光明虽是遥遥无期但绝非遥不可及。于此,中山先生便如萤火一般,在黑暗的年代里发出了微弱的光芒。亿万人民群起而发,皆化为点点星火,这微光越来越明亮,彻底的驱散了腐朽无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阴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第一缕晨光。
山河动荡,我们血洒疆场。
八十二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于此,中华人民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民一心,同仇敌忾,誓将敌人驱逐出我华夏沃土。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便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一字一句听得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宁使热血洒沃土,不叫敌寇入国来。千万华夏子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击垮了敌人的铁蹄与野心。风卷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夕阳下,看着敌人的仓皇逃窜,他们的灵魂在冢中得意的笑。
百废待兴,我们挺身而出。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家的一切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为响应国家号召,无数青年学子上山下乡,将自己的青春,无私的奉献于祖国的山河之间。他们在田垄地头默默劳作,播种着自己的未来,耕耘着民族的希望。只要国家有命令,他们便跟着党一路向前。从第一辆国产汽车到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到东方红一号在宇宙中播放着华夏民歌,从民族工业的复兴到深东南地区的改革开放,青年才子无不身先士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祖国的伟大事业建设之中。每个人微小的努力,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复兴之路上不竭的动力源。
复兴之时,我们不忘初心。
民族复兴譬如朝阳,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的革变,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文化的富足,科技创新的进步,国防安全的提高……无一不是当代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成果。然而,奋斗的路上,我们从未停止,也不能停止。改革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仍然在路上,当代中国的进步离不开任何一位像你我一样的热血青年的奋斗,我们每个人在执着追梦的同时,也是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人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奋斗便成为了回报祖国最好的礼物。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每一道微小的光芒汇聚到一起,便成为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我们在这道光芒中砥砺前行,我们在这道光芒中不忘初心。
作者:八(4)班 解瞻之
走中国道路,逐梦前行
我们乘坐着新时代的列车,将一代代红色党员的光辉事迹烙印心头,正年少的我们必将带着这份坚贞不屈,在祖国这块热土上破土而出,砥砺前行,与时代共成长。
如何去追溯这份红色精神?我捧起了一本名叫《红岩》的书,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仿佛遨游在一片汪洋之中,汩汩鲜血仿佛在水中渐渐晕散开去,身旁的波涛是心头难以慰藉的震撼。漫游其间:许云峰凭一己之力凿开通向狱外的通道,却把崭新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壮烈牺牲;成岗坚贞不屈,在审讯室里高声朗读的不只是“我的自白书”,更是一种内心的愈挫愈勇,激情昂扬;江姐受尽严刑拷打,一根根竹签扎进她的指甲,痛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她却誓死不透露一丁点信息……每每读过,我的心都会揪在一起,一种专属于华夏儿女的神圣在我的血液中流淌,一种难以言表的痛充斥着我的每一个细胞,一直萦绕心头。我们要以满腔热血为笔,以勤劳肯干为墨,在充满希望的未来中继续书写红色精神。
假期里,我走进了优秀党员史良奶奶的故居。青果巷东北侧,坐落着一座颇具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老房子,片片黛色的砖瓦,精美别致的长窗,斑驳的素色墙面,缕缕檀香透过来,是袅袅升起的江南氤氲,“史良故居”这几个金色的大字在江南幽幽的,温柔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漫步其间,似乎走进了她的一生:“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奇迹”。幼时,因为生活的拮据,身为老四的史良只能在家读书,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些困难就像一场洪水,能冲倒的只有立场不坚定,不爱读书的人,可史良从小就知道读书明智,在家也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在求学期间她也不断积累知识,发奋图强,这为制定婚姻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我们是多么幸运,生活在这个党与国家都更繁荣,丰衣足食的新时代,随着祖国的更加繁荣,现在的我们早已挣脱了种种束缚的蛛网,可以肆意挥舞翅膀,自由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串灵动的音符。我们离知识的殿堂更近了一步,每个人都有到学校去读书,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学习知识的机会。既是如此,我们更加应该不负众望,不负新时代,不负党和国家,努力吮吸知识,不断丰盈自己。现在所学的知识就像一颗颗撒在我们心底的小种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它们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往后更加美好的生活奠基,为更加昌盛的党和国家埋下伏笔。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过得更美好。”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加有必要做好自己,心怀鸿鹄之志,不负光阴,满腔热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党和国家更美好。做祖国的栋梁之才,让祖国逐步走向繁荣与昌盛!
党是一面随风飘动的红色旗帜,一锤一镰,鼓舞着华夏儿女往前看,往前走。向党前行的路上,一个渺小的我,一个渺小的你,一群同怀一个中国梦的我们,将会共同筑成坚不可破的祖国未来!
作者:七(6)班 吴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