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6月5日下午两点,“星羽·青果父母学堂”暨二十四中雅正学堂之家长讲堂第五次活动在学校报告厅开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特聘心理专家、武进区心理学科带头人钮维萍老师第二次走进“青果学堂”,和家长朋友们畅聊父母影响力之“教育能力”。
钮老师以六个典型的家庭教育情境开启了灵动的智慧课堂。“假如某天下班,你看见正在玩手机的孩子听到你开门回家的动静,偷偷把手机藏了起来,以为你没看见,假装正在非常认真的做作业。”“孩子说这段时间学习状态不佳,考试成绩也不好,他闷闷不乐对你说我不想上学,学历不高也可以很有用,我同学说很多人没什么学历也能成功,读书有什么用?”
“今天孩子被老师批评,发脾气说老师就是个屁,是个神经病,我明天不想上学了。”“孩子回家兴奋地告诉你,这次期中考试考了100分。”“老师告诉你,最近你家孩子和一些成绩不好的孩子玩,并且建议让孩子不要跟他们一起玩。”“进入初中后,孩子照镜子的时间越来越多,开始注重打扮。”
家长们经过分组讨论,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钮老师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以其强大的专业能力不断追问、点拨与评价,同时运用精彩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道出了父母影响之“教育能力”的关键——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情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
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家长必须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学会运用观察、谈话、研究书面材料等方法,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方面去了解子女;不但对其吃、穿、用、兴趣爱好和日常行为等现象有所了解,而且对他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常和哪些人交往等等,也能有所了解。
家长的教育机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情境的分析,包括对家庭生活情境、孩子行为情境、自己与子女互动情境、家庭成员活动与交往情境等等的分析,还包括对教育情境的选择和教育时机的把握。
家长要学会用准确、生动、亲切、幽默的语言与孩子交谈,要营造一个倾听的氛围,学会与孩子促膝谈心的艺术,尤其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尽量运用赞扬、鼓励、商量、劝喻、信任、肯定等语言方式,避免采用恶言、侮蔑、责备、压制、强迫、威胁、哀求、抱怨、讽刺等错误的语言方式。
家庭教育的方法甚多,在什么情境下采用什么教育方法,在哪一个年龄阶段变换教育方式,如何针对孩子的不同表现具体运用某一种方法方式,这些技能是家长所必须掌握的;家长掌握这些技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就是具有了教育艺术。
家长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教养子女活动中,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欢乐与忧愁相互交织,如何积极地去面对和调节,需要有较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己调控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有句至理名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一位家长都在努力成长。父母不断提升的教育能力,也将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文/孙鑫 图/杨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