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德育天地>>队伍建设>>文章内容
共研 共进 共成长——常州市缪春蓉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二十四中宣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于劳动教育的学习,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研究水平,5月15日上午,常州市缪春蓉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到“常州市第十四届教师学术沙龙”活动中。

1.jpg


一、此景犹可人

本次沙龙主题围绕“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展开,成员们积极报名、主动发言,言语娟娟汇成溪流,是为一景。缪老师和其他工作室成员们在沙龙活动上和其他各校的老师们分享了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2.jpg


1、景中有山石林立

常州市缪春蓉名师工作室在领衔人缪老师的带领下,逐渐形成了由思想引导课、劳动必修课、家庭常态课、社区拓展课、社会实践课、学科渗透课、节日仪式课纲目并举的“七课体系”,团队成员们对劳动教育逐渐生成发展眼光,从课程角度,以一种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姿态建构目标定位,进行方向性梳理。


2、景中有百草丰茂

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成员们在主题班会、寒假实践、校本研究、课程融合上做的点点尝试。我们从《致敬大国工匠》中走来,在《平凡日子也闪光》,一路《花香与共,劳育同行》,潜心与《平凡的劳动》,渐渐体悟了《“劳”吾筋骨,动“己”精神》,不断在实践中深耕劳动教育的沃土。


3、景中有击节之声

我们是劳动教育的行路人、探索者,行路难否?探索苦否?探索行路有价值否?因时因地因人各有感触。然而有些是相近的困惑——劳动教育重点在学校还是家庭?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小修小补还是灵丹妙药?劳动有贵贱之分么?劳动教育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如何有生命力的活着活好?劳动教育需要进行专业课时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么?林林总总的问题因老师们交流的深入而不断生成,很多都无法得到解答,盘亘心中久久回荡,借着沙龙之机击节有声。

6.jpg


二、四海无闲田

工作室成员们也真诚聆听了其他躬行劳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的创举、创见。可谓各出奇招,各自精彩:有围绕一个菜地进行英语单词——观察日记——数学丈量——生物演化的多学科融合;有时令季节和传统中草药文化的链接;有一校一品特色化的琢磨;也有着小学体验活动和初高中知识对接的渴望;有学科深入融合的共同诉求……和工作室的成员们一样,老师们也有关于劳动教育如何评价以及如何进行长时段的能力培养相似的实操困惑。

7.jpg


我们也在生成,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是否过于狭窄,难道我们的劳动教育就是培养一个个新时代的农民么?人类从农耕社会——工业时代——新信息时代,劳动者、劳动的定义和人们的固有认知、价值判断是否严重脱节?劳动教育的资源库可由内而外呈同心圆式分布,思维的火光应地而生,颇为有趣。

9.jpg


三、尤是采茶人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杨九诠教授和常州市教科院王俊所长的高位引领。杨九诠教授进行了《“劳动的教育”还是“劳动地教育”》的专题分享。

10.jpg


分享中,杨教授先从关于劳动教育的几个悖论分析入手,再到课程的实词结构、句法结构、价值重新定位,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透析,杨教授对于词汇的精妙解读,细致的思辨思维,扎实的理论体系,让在场的工作室成员们啧啧称赞、收获颇丰。特别是杨教授基于“劳动异化”理论的应试潜移下,提出的劳动教育的复合意蕴“役、益、逸”“事、试、诗”让人怀想连连。


五月,是劳动的节日,我们共同劳动,有自我的觉醒、行动,有同伴们的相携相互相助,有专家们的引领指导,多向交流,学习尤乐。希望常州市缪春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能一起共研、共进、共成长,让劳动之花开遍德育的每一片沃土。

14.jpg


(文、图/缪春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罗汉路9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