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在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让我们走近春分,了解春分的由来、春分的习俗、舌尖上的春分以及诗词里的春分。
春分的由来
每年春分在3月20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春分三候: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春分的习俗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在日坛祭祀大明神(太阳)。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舌尖上的春分
一年之春,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吃春菜这项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地方吃的春菜都不一样,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
诗词里的春分
春分之风似剪刀,剪出细叶绿油油,春分之雨似水墨,画出百花朵朵红,春分之雷似鼓点,敲出吉祥永相随。
春天象征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愿我们在这充满希望的时节里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文、图/七(7)班 指导老师/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