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实“鼠”不易,二十四中每个人都很了不起,立足岗位作贡献,共同抒写了高品质发展的“不凡”答卷。
一、品质教育 彰显风范
将“雅教育”理念渗透入学校各项工作,通过雅之文化、雅之课程、雅之课堂、雅之教师、雅之治理来共育雅之学生,共建高品质雅校,彰显主动发展“六个示范”。
学校被评为2020年全国校园篮球体育特色学校,“博雅教师”团队被列入省重点培育“四有”好教师团队,“雅正学堂”品格提升工程省级立项,学校获得江苏省“智慧校园”“教科研先进学校”、常州市“文明校园标兵”“首批主动发展示范校”“教育科研基地校”等21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连续获得教育局直属学校年度综合考评优秀等第。
第11期“长三角初中名校长高研班”来校跟岗实训,山东省潍坊高新区等7个教育代表团来校考察。《江苏教育》《常州日报》等省市级媒体专题报道7次,学校雅誉不断提升。
二、同心战“疫”,“云端”守护
积极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充足物资,做好应急处置,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精心研发制作500多个涵盖所有学科的导学视频,“云课堂” “云学习”“云活动”“云管理”“云教研”,爱心战“疫”迎春天。
“在线”开展“雅悦阅读节”“生命教育月”“雅创科技节”等系列活动,探索“互联网+教育”新路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家长对 “线上教学”的形式、质量、效果满意率均超过90%。
三、尚雅课程,丰盈高效
将“学科课程群”的优化作为“尚雅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持续探索“情智生长的课堂”,常州市教科院专家来校课堂调研给予较高评价。作为市数字化项目试点校,运用“ipad”、“小蚂蚁”、“尚学”等学习平台,努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创新。2020年中考再续佳绩,以实力优势领跑公办初中。高效实施30门“尚雅”选修课程,推进体育课程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四、卓雅学子,茁壮成长
以省级项目“学生敦雅德性培育的课程研发与实施”为抓手,创新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雅正学堂”育人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雅系列”校园节日活动,激发“六雅学子”创新活力。
2020年学生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415人次,省级296人次,其中黄珂俊、黄天啸、罗睿翔获第三十二届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特等奖;黄珂俊获省诗词大赛一等奖、省阅读与写作大赛特等奖;孙雨涵、陈泠汐、季允浩等人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影像制作一等奖;杨鸣鹤获市法治知识竞赛特等奖;黄贝贝获市法治演讲比赛特等奖;蔡涵获市初中劳动与技术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朱潇童获常州市第三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一等奖;张静涵、陈乐凌获市“美文阅读”比赛一等奖;黄恩泽、陈晓瑷、万骞月获市器乐独奏一等奖。民乐团《龙腾虎跃》获市器乐比赛一等奖,“阳光体育夏令营”获市“优秀营地”展评一等奖。
五、博雅团队 奋进担当
“博雅教师”团队着力涵养新时代教师的师德师能,聚焦教学实践开展“浸润式”主题研修,集团联合教研共计35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英语和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学科教研基地。
19个集团“名师工作坊”持续开展丰富的研修活动,激发团队专业自觉。
市级以上14个在研课题,其中国家级 1 个、省级4 个;发表和获奖市级以上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国家级3篇、省级51篇。省微课一等奖5人,市区以上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等竞赛获奖 45 人次。
杨小春、缪春蓉成为第五批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徐峥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梁增红被评为市突出贡献人才。刘高平和陈丽花、毛黎莉、黄玲霞、白颖婵分别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殷爱梅、蔡洪钧、陈丽花分别被评为市特级、高级、骨干班主任。
丁璐获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包婷、王志华、李锁芳、李陈乐、赵天宇获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一等奖;柳莹、陈丽花、黄玲霞、李锁芳获市初中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潘文超、李锁芳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朱琴茜获市数字优课一等奖;董超获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说课比赛一等奖;陈丽花、戴云帆、殷爱梅、包婷、获市命题比赛一等奖。
殷爱梅、高萍参加市局组织的城乡牵手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机制创新 “书”写精彩
学校以市级重大项目“集团化办学机制创新”为抓手,实践创新+理论研究,促进教育集团的整体优质化发展。将常州样本与各地经验融合,出版了17万字的《集团化办学的机制创新》一书,该书被列为“集团化办学研究与实践丛书”。金坛分校以“二十四中元素,不一样的办学样态”赢得了区域好口碑,经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估,各项办学指标优秀,由委托管理转为独立办学;与横山桥初级中学牵手结对。
七、雅美校园 成长家园
建设适合师生成长的高雅校园,提档升级校园环境文化。丰富走廊文化,优化阅读空间,美化游击府周边生态景观。借力市中心老城厢改造,回收东北面围墙商铺,改建成学科专用教室;结合红梅路提升改造工程,重建学校东围墙,与周边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八、党建群建 再谱新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政治引领。引领党员在“学习强国”平台打卡,召开专题学习会,提升党性修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精心组织教育集团七一党日活动。全体党员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六个一”专项行动,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管理团队寻访宜兴办学旧址、走进新四军纪念馆,牢记使命担当。
支持群团组织履行工作职能。团委成立“青年突击队”关爱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的生活学习;团委在各中队推进线上“青年大学习”系列主题微团课,加强团组织与社团组织的融合,走进社区和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主题教育。学校选举产生第一届妇联, 民盟支部成功换届。工会组织参加市局属“健康杯”乒乓球赛获团体第二名、局属羽毛球比赛获团体第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