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常州市科创教育杨小春名教师工作室第四次集中学习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何善亮教授,工作室成员及全市多名物理、小学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齐聚蓝厅进行学习与交流。
回顾过往,扎根现在,放眼未来。
工作室领衔人杨小春老师首先回顾了自2002年以来的科创历程。他指出当前科创教育的现实状况,学生的很多科创特长都被特长、功利的因素影响,让学生学好却不好学。科创教育的实施仅仅停留在科技竞赛获奖和科技活动层面还远远不够,科创教育要扎根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校园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上一轮名师工作室推进过程中,科创教育研究遇到了瓶颈,急需要专家的高位引领,杨小春老师聘请何善亮教授为名教师工作室的特聘导师并颁发证书。
融合学科,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活动的第二环节,何善亮教授做了《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何善亮教授指出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可以培养可以提高的。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法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知识系统性基础上进行创新,能有效解决项目化学习带来的知识零散化问题。何教授梳理了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核心思路,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何教授鼓励工作室成员大胆实践,在创新培养道路上总结出自己的实践经验。
最后,杨小春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如何才能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地生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努力。
(文、图/朱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