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30,正值午餐时间,特殊时期,部分学生留在教室内用餐。每班派几名学生代表,依次前往食堂取餐。吃完后,又有专人将餐具、泔水送往食堂,还有人负责清理教室。
一顿午餐,大家各司其职。这是二十四中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学校充分整合资源,在日常劳动、职业体验、居家劳动中形成更适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想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从职业认识到职业体验
这是二十四中八(6)班班主任、常州市特级班主任袁雷群面向全省优秀班主任开的一节班会课,主题是《常州你好!》,袁老师邀请了常州地铁的监理工程师李丹来到活动现场。在李丹的讲述中,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地铁建设者们的辛劳和严谨。
除了主题班会,学校开设的“家长大讲堂”,邀请各行业家长进校分享创业经验、劳动体会。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在八年级下学期前往刘国钧高职校、旅游商贸高职校,进行食品雕刻、点心制作、客房体验、点钞体验、叉车体验等10多个种类的职业体验,让大家在参与中获得职业启蒙。
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了基于“提升职业体验”的社会实践,参加文明交通岗,学做小交警;到社区、医院、图书馆做小小志愿者。这些职业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并对各类行业心生一种敬畏感。
居家劳动风生水起
擦桌扫地把花浇,洗衣做饭显身手……延期开学阶段,二十四中在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居家时的劳动教育,特别是鼓励学生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
七(7)班班主任吴鸣策划了“我当一天家”的活动,这一天,孩子负责家里的一日三餐,还包揽了日常家务;植树节之际,袁雷群老师发起了“亲子种植”的倡议,宅家的孩子们动手又动脑,种下黄豆、洋葱、菜苔花等菜苗,也种下了希望。
学校还开展了“居家劳动 健康身心”的视频展示活动。“我们家合理分工,我烧饭,她爸爸洗碗、拖地,女儿帮忙把衣服放进洗衣机、再拿出来晾干、收起来叠好。这些日常家务主要是让她养成一种习惯,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七年级家长李女士对学校的劳动教育充分认可。学生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也增进了与家人的沟通。
每班还评选了劳动实践优秀学生,在全校进行劳动风采展示。
创设多个校园服务岗
午饭时段,八(11)班有30名学生在教室用餐,根据班主任缪春蓉老师的安排,5人去取餐,6人分餐,4人送餐具,1人打扫教室,其余的同学整理课桌。“仅就餐这件事,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缪老师说,希望大家通过做好份内事,树立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
和缪老师一样,班主任们巧用班级管理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七(3)班班主任杨蓓在进行班干评选时将“劳动委员、生活委员、值周班长”几个岗位优先安排。
二十四中从班级到校级,都设置了日常公共服务的劳动岗,学生根据能力自愿认领。体育、科创比赛中,学生担任秩序维护员甚至裁判员;校园环境的布置,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学校计划在红梅公园协同认定种植园,今后将定期组织学生前往进行植物的培育、护理等。通过多个岗位的设置,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体系建设统领劳动教育落地,五育并举促进雅正学子发展。契合学生实际的劳动教育体系,让二十四中的学生 “想劳动、会劳动、爱劳动”。
(文/毛翠娥、赵佳 图/赵佳、缪春蓉、吴鸣、朱琴茜、袁雷群)
(原文刊登在5月29日《常州晚报》15版)